香港,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不仅拥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信仰传统。其中,黄大仙庙作为香港最著名的庙宇之一,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和祈愿。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这座千年古刹,探寻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信仰内涵。
一、黄大仙庙的历史渊源
黄大仙庙,位于香港九龙油尖旺区,始建于1945年。据传,庙宇的创建与一位名叫黄初平的道教真人有关。黄初平,字黄大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道士,以修炼成仙而闻名。相传,黄大仙在人间修行了数百年,最终得道升仙,成为道教中的神仙。
黄大仙庙的创建,源于当地居民对黄大仙的敬仰。1945年,当地居民在油麻地的一处荒地上建起了黄大仙庙,以供奉黄大仙。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黄大仙庙逐渐成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庙宇之一。
二、黄大仙庙的建筑特色
黄大仙庙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庙宇的主体建筑为三进式,分为山门、正殿和后殿。山门两侧分别有钟楼和鼓楼,钟鼓楼内悬挂着巨大的铜钟和铜鼓,每当钟鼓声响起,便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正殿内供奉着黄大仙的金身塑像,两侧分别是观音菩萨和关公。后殿则供奉着其他道教神祇。整个庙宇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分展现了道教文化的韵味。
三、黄大仙庙的信仰内涵
黄大仙庙作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道教庙宇,承载着丰富的信仰内涵。以下是黄大仙庙信仰的几个主要方面:
1. 祈求平安:许多信众来到黄大仙庙,是为了祈求家人平安、事业顺利。黄大仙作为道教神仙,被信众视为守护神,能够庇佑众生。
2. 求子求嗣:黄大仙庙内设有求子区,许多不孕不育的家庭前来祈求子女。据传,黄大仙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帮助信众实现求子愿望。
3. 求职求职:在现代社会,许多人为了求职而来到黄大仙庙,祈求黄大仙保佑自己找到理想的工作。黄大仙庙内设有求职区,供信众祈福。
4. 祈求健康:黄大仙庙内设有求医区,许多身患疾病的人前来祈求黄大仙保佑自己康复。
四、黄大仙庙的文化传承
黄大仙庙作为香港道教文化的代表,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信仰内涵,还传承着道教文化。以下是黄大仙庙文化传承的几个方面:
1. 道教仪式:黄大仙庙定期举行道教仪式,如开光、祭祀、祈福等,以传承道教文化。
2. 道教教育:黄大仙庙内设有道教学校,传授道教知识,培养道教人才。
3. 道教艺术:黄大仙庙内收藏有许多道教艺术品,如壁画、雕塑、瓷器等,展现了道教艺术的魅力。
香港黄大仙庙,这座千年古刹,承载着无数人的信仰和祈愿。它不仅是香港道教文化的代表,更是香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走进黄大仙庙,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道教文化的韵味,还能体会到信仰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黄大仙庙将继续传承道教文化,为香港市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香港黄大仙庙简介
黄大仙庙,又名黄大仙祠,原称啬色园,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之一,始建于1921年。该庙宇以其丰富的色彩设计、雄伟的建筑和金碧辉煌的装饰展现了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的特色。
位于九龙半岛东北部高楼广厦之间的黄大仙庙,不仅是道教场所,也成为了香港人民的精神支柱。人们在此寻求平安、事业、姻缘以及各种问题的解答。相传黄大仙庙非常灵验,但其签果仅限于当年运势,不包括未来。因此,每年农历新年期间,善男信女们都会纷纷前来祈求一年的好运。
历史上的黄大仙,本名黄初平,是东晋时期的道教神仙。他15岁开始修道,得道后易名赤初平,号赤松子,被尊称为“赤松仙子”。他的故事在香港民间广为流传,以其法力高强和点石成羊的传说而闻名。1915年,赤松仙子的宝像从广东西樵山被接到香港,最初在湾仔设立坛位。1921年,根据仙人的指示,在九龙狮山下的竹园村建立了黄大仙祠。
黄大仙庙的建筑布局遵循了1937年占卦结果和五行八卦原理。大殿左侧是火形盂香亭,中间是象征土形的“朝佛”壁照,右侧是金形的鸾台,而经堂前方则是属木的玉液池,五行元素在此齐聚。
游客参观黄大仙庙时,首先看到的是清灵宝洞照壁和后面的盂香亭,这里是祈求健康的地方。大殿内供奉着黄大仙的画像,游客们通常从这里开始祭拜。黄大仙庙的签文被认为十分灵验,许多人前来求签卜卦。
除了道教的黄大仙,庙内也供奉有佛教的观音菩萨和儒家的孔子,体现了儒、释、道的融合。三圣堂内除了观音菩萨,还有吕祖(吕洞宾)先师和关帝圣君。孔门道则是对儒家思想的致敬,麟阁内供奉着孔子及其弟子。
从心苑是黄大仙庙内的一个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区域,建成于1991年,以“七十而从心所欲”为理念。苑内有“仙乡吉羊群”雕塑,象征着黄大仙师的“叱石成羊”神迹。从心苑以其曲折回廊、飞瀑小桥和别致的亭台楼阁,提供了一个清幽宁静的休憩之地。
旅游最佳时间为每年的10月至11月,这时香港气候宜人。游客在不同的季节来香港旅游时,应根据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衣物。需要注意的是,每年的5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香港的台风季节,这段时间内应避免出远门,特别是在台风级别较高时。
香港什么寺庙最有名 香港十大寺庙排名=
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信仰在香港都有广泛的信众。其中,佛教的影响尤为深远,许多历史悠久的寺庙成为了香港的文化遗产。那你知道香港什么寺庙最有名?现在为大家带来的是香港十大寺庙排名,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香港十大寺庙排名1、文武庙
始建时间:清道光年间
文武庙是香港古老的寺庙之一,距今有百年的历史,寺庙收藏了不少的文物,寺庙挂着许多长燃不熄的大型塔香,代表众多祈求,庙内奉祀文昌帝及关帝,庙内藏有一件道光27年的铜钟,经多次修建,总体仍保持旧貌,至今香火鼎盛,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之一。
2、天后庙
始建时间:清初
天后庙位于香港铜锣湾,有“盐船湾红香炉庙”的称号,主祀神灵是天后娘娘,另祀神灵为观音、正财神及包公,天后庙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物是一口古钟,庙内装饰和对联所采用的剪瓷工艺,在香港甚为罕见。
3、慈云山观音庙
始建时间:清丰三年
慈云山观音庙寺庙距今有百年的历史,是慈云山的名胜之一,据说寺庙很灵验,观音庙内的,正殿供奉观音,兼奉关帝、黄大仙和齐天大圣;左面设有观音寝室龙床;右则建有如来殿,观音庙对下是大雄宝殿。
4、竹林禅院
始建时间:1927年
竹林禅院位于荃湾北侧,寺庙的装修很古朴雅致,供奉了全港最大的三宝佛佛像,庄严肃穆,占地40000平方米,山上风光明媚,尽览荃湾市区,院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林念佛堂等建筑物,是香港市中心区的最大佛寺。
5、东普陀讲寺
始建时间:1932年
东普陀讲寺位于香港荃湾千佛山,是 仿照浙江省之杭州市的普陀寺建造的寺院,寺庙的环境很幽静,每年都大量的人前来拜访,供奉观音菩萨像、西方三圣像、弥勒佛像、文殊菩萨像及普贤菩萨像。
6、妙法寺
始建时间:1972年
妙法寺位于香港屯门新市镇,寺庙的门口有两条巨龙,狮子及六牙白象,很有特色,是香港一所比较有泰国特色的佛殿,殿前设有一对威猛的巨大金龙,环绕著红砖砌成的前门大柱。
7、车公庙
始建时间:不详
车公庙又称大围车公庙俗称车公庙,是香港新界沙田区大围一座庙宇,香火鼎盛,一年四季,香烟缭绕,这座雄伟的古庙是为了纪念南宋将军车大元帅所建。
8、蓬瀛仙馆
始建时间:1929年
蓬瀛仙馆是道教全真龙门派道观,尊奉太上道祖、纯阳吕祖师和长春丘祖师,是香港著名道观之一。
9、青山寺
始建时间:东晋末年
青山寺位于屯门青山东麓,现称为青山禅院,是香港一级历史建筑,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是香港的三大古刹之一,依山而建,寺庙内风景很好,香火很旺盛,山上古木郁郁葱葱,数以万计。
10、黄大仙祠
始建时间:1945年
黄大仙祠主要供奉的是道教著名的神祇黄初平,即黄大仙师,是道教信徒的朝圣地,更因其独特的三教融合特色而备受瞩目,黄大仙祠是香港香火最盛的祠庙之一,内有富传统特色的祭坛、亭阁和花园,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
黄大仙区包括哪些地方
1基本概况
编辑
黄大仙区是以本区著名的黄大仙祠命名,位于九龙半岛的东北面。黄大仙庙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创立于公元1921年,经过数十年的悉心经营,现金璧辉煌,建筑雄伟,是一作宏伟的中国式道教寺庙。
本区多年前主要为一乡村地带,人口稀疏,居民大多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区被界定为新九龙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后期,随着大量难民从内地涌入,很多寮屋便开始在区内出现。本区公共房屋发展始自一九五七年,当时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厦在老虎岩(即乐富)兴建。这些年来,随着寮屋区的清拆及旧型房屋的重建,本区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黄大仙区的特色是以公营房屋为主。目前,区内百分之86.2%的人口居住于公共租住房屋、居者有其屋、私人机构参建的居屋和夹心阶层住屋;而其余的13.8%的人口则居住于各类型的私人住宅。
黄大仙区包括黄大仙、牛池湾、钻石山、慈云山、乐富、新蒲岗、竹园邨等地方。
黄大仙区以住宅为主,工业楼宇集中在新蒲岗。
钻石山
钻石山是香港九龙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区也是称为钻石山。钻石山位于黄大仙以东,慈云山以南,牛池湾以西,新蒲岗以北,主要是一个住宅区。
慈云山
慈云山位于香港的黄大仙区,曾经是问题少年的聚集地,因为该区有很多公共屋村。1980年代很著名的青少年朋党“慈云山十三太保”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旧区成长的。随着当地人口成长和旧区重建,现时已不再有青少年问题之余,还显得焕然一新。2000年代特区政府斥巨资兴建的其中一条学校村就在本区。
这个地区位于香港山峰慈云山的山腰部份。慈云山海拔488米,是九龙半岛主要山峰之一。
六十年代建成的慈云山邨有楼宇达六十座,后分拆为慈民邨、慈爱邨、慈乐邨、慈正邨及慈安邨,以方便管理。
慈云山邨可说是全香港最大型公共屋邨,其中最大座数编号为第六十六座即分拆后的慈民邨民俊楼,而该座楼宇共十六层,由二至十六楼,每一层均提供超过一百个出租单位。
乐富
乐富位于香港九龙半岛北部,属新九龙的黄大仙区,位于狮子山山脚。乐富旧称老虎岩。现在人们通常将其北面的横头磡视为乐富的一部份。
乐富位于九龙城以北、九龙塘以东。全区以乐富邨为中心,其北部有横头磡邨。
新蒲岗
新蒲岗是一个位于香港九龙半岛的旧区。本区区内大多是住宅楼宇,过去本区是一个工业区域。
2自然地理
编辑
黄大仙区位于九龙半岛的东北面,占地约926公顷。北面以狮子山及大老山为界;东临飞鹅山;南接新清水湾道及太子道东;西连联合道及狮子山隧道,本区是全港唯一没有海岸线的行政区。本区多年前主要为一乡村地带,人口稀疏,居民大多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区被界定为新九龙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后期 ,随着大量难民从内地涌入,很多寮屋便开始在区内出现。本区公共房屋发展始自一九五七年,当时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厦在老虎岩(后改建乐富)兴建。这些年来,随着寮屋区的清拆及旧型房屋的重建,本区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黄大仙区北面以狮子山及大老山为界;东临飞鹅山;南接新清水湾道及太子道东;西连联合道及狮子山隧道,本区是全港唯一没有海岸线的行政区。
钻石山
钻石山是香港九龙的山峰之一,其附近的地区也是称为钻石山。钻石山位于黄大仙以东,慈云山以南,牛池湾以西,新蒲岗以北,主要是一个住宅区。
慈云山
慈云山位于香港的黄大仙区,曾经是问题少年的聚集地,因为该区有很多公共屋村。1980年代很著名的青少年朋党“慈云山十三太保”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旧区成长的。随着当地人口成长和旧区重建,现时已不再有青少年问题之余,还显得焕然一新。2000年代特区政府斥巨资兴建的其中一条学校村就在本区。
这个地区位于香港山峰慈云山的山腰部份。慈云山海拔488米,是九龙半岛主要山峰之一。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区,但差不多有半年时间带有温带气候性质。
春季(3月至5月中旬): 天气回暖潮湿严重,经常有雾和毛毛雨,平均气温摄氏二十三度,湿度百分之八十二。
夏季(5月下旨至9月中旬):仲夏之后是台风季节,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下午气温可以升逾三十一度,间中有骤雨和雷暴,平均气温二十八度,湿度百分之八十。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天气晴朗,清凉干爽,所以是抵港旅游旺季。平均温度二十三度,湿度百分之七十二。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 天气最凉爽干燥,间中会有寒流从北面内陆吹来,届时温度可能会降至八度以下,至于冬季的平均温度是十七度,湿度百分之七十二。
3历史沿革
编辑
黄大仙原名竹园。因为在区内有一座赤松黄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众多,故名黄大仙区。
牛池湾原名牛屎湾、乐富原名老虎岩。因原名难听,遂雅化成现有名字。
钻石山,本是一个石矿,名字是把石从山中钻挖出来的意思。殖民地政府把此地翻译成英文时,误解了钻/石山为钻石/山,把它命名了做Diamond Hill。
黄大仙区多年前主要为一乡村地带,人口稀疏,居民大多为番禺及客家人。 至一九三七年,本区被界定为新九龙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后期 ,随着大量难民从内地涌入,很多寮屋便开始在区内出现。
黄大仙区公共房屋发展始自一九五七年,当时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厦在老虎岩(后改建乐富)兴建。这些年来,随着寮屋区的清拆及旧型房屋的重建,本区的面貌已焕然一新。
4人口民族
编辑
黄大仙区是全港十八个行政区的其中之一,是以本区著名的黄大仙祠命名。随着时代不断变迁,黄大仙区已由昔日的简朴农村转变成为以公营房屋为主的地区,人口约44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