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成吉思汗,人们总会想起他那传奇的一生,一代天骄,开创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而他的陵园,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圣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成吉思汗陵园,探寻这位千古帝王的永恒归宿。
一、成吉思汗陵园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成吉思汗陵园位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区东约50公里的地方,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陵园始建于13世纪初,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安息之地。
1. 陵园的地理位置
成吉思汗陵园地处蒙古高原,海拔约1200米。这里地势开阔,视野辽阔,四周群山环绕,生态环境优美。陵园的选址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陵园的历史背景
成吉思汗陵园的建造历经百年,由元、明、清三朝不断扩建。陵园内建筑宏伟壮观,气势磅礴,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与特色
成吉思汗陵园的建筑布局严谨,分为外、中、内三个院落,依次排列。每个院落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寓意。
1. 外院
外院是陵园的正门,由三门组成,象征着蒙古帝国的繁荣昌盛。门前设有石狮、华表等建筑,显得庄严肃穆。
2. 中院
中院是陵园的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成吉思汗的灵柩和祭祀设施。这里建筑古朴典雅,主要有宝顶、祭坛、石像生等。
3. 内院
内院是陵园的最后一重院落,设有成吉思汗的墓室。墓室由红松木制成,内部装饰华丽,充满神秘色彩。
三、陵园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成吉思汗陵园不仅是成吉思汗的安息之地,更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
1. 文化内涵
成吉思汗陵园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祖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它见证了蒙古帝国的兴衰,是蒙古族历史的缩影。
2. 艺术价值
陵园内的建筑、雕塑、壁画等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们展现了蒙古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
四、成吉思汗陵园的游览与体验
1. 游览路线
游览成吉思汗陵园,建议按照外院、中院、内院的顺序参观。在每个院落内,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2. 游览体验
在陵园内,游客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庄重的氛围。在参观过程中,可以了解成吉思汗的一生,以及蒙古族的历史文化。
五、成吉思汗陵园的未来与发展
成吉思汗陵园作为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在未来,陵园将继续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成吉思汗,感受蒙古族的魅力。
成吉思汗陵园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见证了蒙古帝国的辉煌,承载着蒙古族人民的信仰。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代天骄的雄风,以及蒙古族文化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成吉思汗陵园,探寻这位千古帝王的永恒归宿。
成吉思汗陵园有什么特点
成吉思汗的陵园建筑在美丽的鄂尔多斯高原上,在蓝天、白云、黄沙之间,三座蒙古包式的宫殿肃然伫立,明黄的墙壁,朱红的门窗。再加上璀璨夺目的金黄色的琉璃宝顶,使这座永恒的王者之居分外的雍容、典雅、静穆、庄严。
成吉思汗名叫铁木真,虽然后来被誉为“一代天骄”,但命运给他安排的却是一条坎坷而曲折的道路。他的父亲被世仇塔塔尔人毒死,他九岁就成了孤儿。饥饿和危险始终追踪着他,他逃亡、潜伏、被捕、示众,人世间最大屈辱和痛苦,把他锤炼成一个钢铁战土。他耐心地收拾父亲的残部,小心翼翼地积累力量。七年之中,连续击灭了塔塔尔部、克烈部和乃蛮,使他一跃而为蒙古各部中最强大的首领。1206年,蒙古各部在鄂嫩河畔召开叫做“忽烈而台”的贵族会议,推举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命名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蒙语的意思是“海洋”。也许,命运已经注定,他将有海洋一样宽阔的疆土,他战无不胜的铁蹄将在一片无水的海洋上任意驰骋。
他首先向南扩张,降服了西夏。接着攻陷了金国的中都(今北京市),迫使金王朝迁都开封。然后旌麾西指,兵锋席卷中亚,进逼东欧,把中亚古国花剌子模的国君赶到了里海的荒岛;再回戈东进,击溃俄罗斯军队的无效抵抗,把国土和势力推进到顿河流域。
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进攻西夏,在西夏首都即将攻陷的最后时刻,他于1627年旧历7月12日,在清水县行营去世。
他的一生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他给他的孙子忽必烈留下了最终统一中国、建立元朝的基础,他震撼世界的旋风般的铁蹄,给欧亚两洲的王公贵族,留下了胆战心惊的记忆。
但是,他却没有留下真正意义上的陵墓。
根据遗俗,蒙古君主无论死在哪里,他的遗骨都得送回漠北的老家,他们的祖先生息发祥的地方。
然而这座陵寝已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上,早就不辨踪迹了。坐落在内蒙伊金霍洛旗甘德尔敖包上的成吉思汗园陵,建成于1954年,是我国所有帝王陵墓中最年轻的一座。墓中当然没有成吉思汗的遗骨。
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葬起辇谷”。所谓起辇谷,大略是肯特山脉中一条山谷。“辇”是古时帝王乘坐的车,成吉思汗从这里起步,先统一蒙古各部,进而建立了地跨欧亚的蒙古汗国。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地名的变更,以及译音的讹杂,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起辇”之地,早已湮没无闻了。
另据《多桑蒙古史》记载,墓地在“斡难、怯绿连、秃剌三水发源之不儿罕合勒敦诸山之一山中。”《马可·波罗游记》也说:“成吉思汗葬一山中,山名阿勒台。”这个“阿勒台”,也许就是《多桑蒙古史》中的“……合勒敦”,但它既然只是诸山中之一山,既没封树,又没有标志,群山莽莽,四顾茫然,也就无从寻觅了。
蒙古人是真正的游牧民族,他们把墓地掩藏起来之后,又为成吉思汗建立了一座马背上的陵园,以供祭祀,这就是“八白室”。
所谓“八白室”,就是八座白色毡帐。也许就是成吉思汗生前所习用的毡帐吧,内中供奉着成吉思汗的遗物,象征着墓地,祭祀活动也就在“八白室”里进行。这是一座典型的蒙古式的活动陵园。便于迁移,符合游牧民族生活和战斗的特点。最初,“八白室”建立在今阿尔泰山和肯特山一带的蒙古高原上,明朝初年,安置在河套一带,天顺年间,守护陵寝的鄂尔多斯部进入鄂尔多斯高原,“八白室”也随之而来。清初在鄂尔多斯高原设立伊金霍洛旗。
伊金霍洛,蒙语的意思就是“主人的陵寝”。
抗日战争时期,这座“主人的陵寝”还被转移至甘肃、青海等地。直到解放后,“八白室”重返伊金霍洛,新建了陵园,才结束了七百多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至于他真正的墓地,早就享受着永恒的静谧,可遇而不可求了。
成吉思汗的真正墓地之所以难以寻求,有传统上的原因,也有现实中的原因。
从传统上看:蒙古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生产力低下,迁徙频繁,瀚海无垠,黄尘涨天,即使留下高大陵寝,转瞬也会变成不可辨认的沙丘。所以他们的民族习俗是薄于墓葬,完全没有汉族的那种讲究死后哀荣的墓葬观。
平民一般奉行“天葬”和“野葬”。所谓“天葬”,就是将死者遗体,放置于山顶或山谷,并不掩埋。所谓“野葬”,就是将死者遗体,放置在木轮车上,然后驱车在荒野奔驰,任遗体在起伏颠簸中掉下为止。三日之后再去查看,如果遗体已被鸟兽食尽,即被认为是死者升天,值得庆贺;如果鸟兽不食,则被认为是死者罪孽深重,另须举行宗教仪式和“超度”了。
贵族们虽然认为比平民高贵,但也只是“墓而不坟”。“墓“和“坟”,在古代是有明确界限的,深埋于地下的叫“墓”,隆起于地上的叫“坟”。古代的华夏诸族,也是“墓而不坟”的。坟,毕竟是生活安定后的奢侈品,与游牧生活是不相适应的。即使成吉思汗的陵墓,也毫不例外地遵循着“墓而不坟”的古训。
从现实上看:当时是战争时期,西夏都城指日可破,任何有关君主去世的传闻都会动摇军心,给强敌以可趁之机。所以,成吉思汗曾留下遗嘱,为了骗取西夏早日投降,“死后秘不发丧”,待西夏投降后,才由一支骑兵奉着灵柩,秘密地向预定的墓地急驰。
为了做到真正保守秘密,他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的严酷的措施。在运行的长途中,倘或碰到行人,尽数杀死,决不留一个可能泄露秘密的活口。
到了预定的墓地,先把地面的草、木、石、杂一一移开,再把挖出的泥土有层次的排列,灵柩进入泥土之后,再逐一把泥土等物还原。倘有多余的泥土,也要运到远远的地方抛弃,决不留下一点可疑的痕迹。
《草木子》一书说:安葬完毕,先骑着马乃至于动用万马在墓地上任意践踏,使它平整,再在上面当着母骆驼的面杀只小骆驼。然后,派一支部队远远地守护着它,待第二年青草长起,同周围的大草原青碧青碧连成一片,无法分辨了,才拔营撤走。
这真是万无一失的安全。
为什么要杀一只小骆驼呢?据说,骆驼有辨识自己血亲的天性。如果将来还要寻找墓地,就以那只失去亲子的母骆驼为先导,走到它儿子死去的地方,它就放声悲鸣,不肯离去。下面当然就是要寻找的墓地了。
他的秘密,只有骆驼知道。
等这只骆驼,或者以后再杀的骆驼终于死去的时候,墓地的秘密也就永恒了。
成吉思汗的墓在哪里
成吉思汗的墓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是一座衣冠冢。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
熟悉元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蒙古人死后实行秘葬,即墓地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在案,而成吉思汗临死前也要求部下将其秘葬。传说2500名工匠为成吉思汗打造了陵墓,为了让陵墓的具体位置成为千古之谜,工匠被400名士兵全部杀死,这些士兵在返回都城后也被集体处死。
不过,对于成吉思汗墓地共有四个说法:地点一、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地点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地点三、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地点四、位于宁夏境内的六盘山。
六盘山,专家认为这里最可能,理由是元朝皇帝及贵族对这里的一系列祭祀活动,比如忽必烈、南平王秃鲁、将军李进、总帅汪惟等人,都曾以驻跸、巡视、练兵等名义,多次来到六盘山。尤其是忽必烈,干脆在六盘山下的建立了安西王府,并请来大量喇叭在此祭祀超度。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简称成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成吉思汗陵。
现今的成吉思汗陵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陵园占地约5.5公顷,对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邻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为5A级景区。
尔鄂多斯到成吉思汗的陵园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30.8公里
起点:鄂尔多斯市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市府南街行驶140米,左后方转弯进入文化西路
2.沿文化西路行驶21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鄂尔多斯大街
3.沿鄂尔多斯大街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阿勒腾席热路
4.沿阿勒腾席热路行驶3.5公里,朝红庆河镇/杭锦旗方向,右转进入可汗街
5.沿可汗街行驶430米,朝迎宾大道/金桌街/那达慕运动场方向,左转进入迎宾大道
6.沿迎宾大道行驶6.5公里,朝阿成东线/陈吉斯汗陵方向,右转进入阿成东线
7.沿阿成东线行驶17.0公里,左转
8.行驶69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布拉格路
9.沿布拉格路行驶20米,到达终点
终点:成吉思汗陵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