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惊全国。这场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让人们深刻反思自然灾害的成因。四川九寨沟地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将带您走进这场自然灾害的背后,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地震发生背景
1. 地震带分布
四川九寨沟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个地震带活跃度极高,地震频发,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地震。
2. 地震活动性
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九寨沟地区地震活动性较高,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地震。其中,最著名的是1975年8月16日发生的松潘地震,震级为7.9级,造成了近万人死亡。
二、地震成因分析
1. 地壳运动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九寨沟地震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
* 板块挤压: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九寨沟地区发生挤压碰撞,导致地壳应力积累,最终释放能量,引发地震。
* 断层活动:九寨沟地区存在多条断层,这些断层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错动,引发地震。
* 岩浆活动:九寨沟地区存在岩浆活动,岩浆上升过程中,会引发地壳变形和应力积累,进而导致地震。
2. 地震预测与预警
地震预测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研究的课题。目前,我国在地震预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难度。以下是对地震预测与预警的简要介绍:
* 地震预测:地震预测是指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等进行预测。目前,地震预测主要依靠地震活动性、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等多种手段进行。
* 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前,通过地震监测系统提前发出警报,为人们提供逃生时间。我国在地震预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预警范围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
三、九寨沟地震灾害影响
1. 人员伤亡
九寨沟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人数达到25人,受伤人数达到525人。
2. 财产损失
地震导致九寨沟景区大量建筑损毁,经济损失严重。据统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人民币。
3. 生态环境破坏
地震导致九寨沟景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大量植被受损,水源地受到影响。
四、地震防灾减灾措施
1. 加强地震监测
地震监测是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我国应继续加强地震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2. 完善地震预警体系
地震预警可以大大减少地震灾害损失。我国应完善地震预警体系,提高预警范围和准确性。
3.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关键。我国应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四川九寨沟地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等多个领域。这场地震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残酷,也让我们更加关注防灾减灾工作。希望未来,我国在地震预测、预警、防灾减灾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表格:九寨沟地震基本数据
项目 | 数据 |
---|---|
地震发生时间 | 2017年8月8日 |
震级 | 7.0级 |
死亡人数 | 25人 |
受伤人数 | 525人 |
直接经济损失 | 超过50亿元人民币 |
震中位置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 |
震源深度 | 20千米 |
九寨沟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和中国地科院地质研究员、国土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苏德辰分析,这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震活跃的南北地震带上。南北地震带是我国大地震多发的地区,近年来汶川、玉树、卢山、鲁甸、景谷等地震都甚发生在南北地震带上。这次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北部东昆仑断裂和塔藏断裂与东部龙门山断裂的交汇处,说明巴颜喀拉块体边缘活动剧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说,从断层活动类型来看,这次地震是水平推挤,即“走滑型地震”。这也是中国大陆最常见的地震类型。巴颜喀拉块体正面推挤产生了“5·12汶川地震”,这次地震则与该块体南东向推挤有关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说,本次地震震中位于岷江断裂、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附近,推测发震构造为塔藏断裂南侧分支和虎牙断裂北段。这次九寨沟地震的真正原因还是来自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冲击。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宏分析称,从动力源上来说,这两次地震的动力源相近,中国西部地震主要成因都是受到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的挤压,导致青藏高原向北向东推移,从而造成青藏高原周边地震频发。从具体地震带来说,这两次地震并不在同一个地震带上,九寨沟地震处于龙门山地震带,而新疆精河地震处于天山地震带。孙士鋐说,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地震相对频发期,四川新疆连续发生较强地震也再次说明,这个频发期仍在继续。
为什么四川总地震_四川地震频发的原因是什么
自2008年开始,四川汶川地震、四川芦山地震,四川雅安地震、四川九寨沟地震、四川长宁地震,这一连串的四川和地震让人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四川总地震?为什么这个天府之国要遭受这样的磨难呢?下面就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解释一下。
下面这张图是四川范围内发生地震的记录表:
中国地震局数据统计显示,从建国到现在,四川多数年份出现过5级以上地震,2008年出现43次5级以上地震,6级也有三个年份出现过不止一次,7级以上比较罕见,有7次超过7级。
为什么四川总地震?
我们都知道地震是由于板块的运动造成的,地球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有六大板块构成的,其中就有两个板块,一个叫印度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一部分),一个叫做亚欧板块。
而四川省就处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接的位置,据科学家观测,印度洋板块每年会向亚欧板块移动、碰撞。这一正面碰撞,就碰撞出了两者边界的喜马拉雅山脉,就怼出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目前印度洋板块仍在继续向北持续推进,喜马拉雅山还在持续增高。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碰撞,让青藏高原向东移动挤压了四川盆地,挤压的力量是南方向云南的方向分散,因此,中国大陆最地震最多的地方就是川滇一带。
而环绕在成都周边的这些山区并不是简单的地形隆起,而是一条巨大的断裂带,这也就是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
而省会成都,则处在稳定的四川盆地中心,是大陆地壳上古老而又稳定的一部分,在最近至少5亿年内的地壳运动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这也解释了为何紧邻地震高发区的成都总能在每次大地震中独善其身,很少会受到地震的直接破坏。
四川汶川地震是几级?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唐山大地震是几级?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海原地震是几级?
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民国九年),甘肃省固原县和海原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和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海原县县城以西哨马营和大沟门之间,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其发生过的震级是中国有地震记载中最高烈度地震,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烈度地震。海原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余震维持三年时间。
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快速判断自己所处位置和震动状况。专家普遍认为: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下面就来看看地震来了怎么办?
地震可以精确预报吗?
地震是不可以预报的。地震是自然规律使然,地震预测至今仍是神话。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地震可以预报呢?
其实,大家是把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弄混了。
地震预报: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
地震预警:破坏性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形成之前发出警告。
据介绍,如果能在地震发生前3秒发出预警,伤亡人数可减少14%;提前10秒,将减少39%伤亡;提前20秒,可减少63%伤亡。但这些数据都是建立在人们能抓住避险黄金时间、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上。地震预警因为追求快,对地震震级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准确。这还需要地震专家们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和面波,其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约每秒5.5公里-7公里,但破坏性较小;横波的破坏性较大,会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但传播速度慢(约每秒4公里);面波的速度最慢,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是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而产生的时间差,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监测网络,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破坏性的横波和面波到达目标地之前自动发布警报。
中国已成为继日本、墨西哥之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大陆地震预警网覆盖面积已达220万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地震区人口90%,已成功预警芦山7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52次破坏性地震。
但是人类探索自然之精神永恒,我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这些看似难以捉摸的地球活动中建立规则,最终克服地震预报这一亘古科学难题。据专家介绍,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完全不同,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则是破坏性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形成之前发出警告。由于人类对地球结构的认识还很有限,目前地震的准确预报仍是全球都未攻克的难题,网络上流传的地震云等所谓地震预报方法,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
此外,地震预警因为追求快,对地震震级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准确。如何避免地震预警不准带来的狼来了效应,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川省简介
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界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2018年,四川省常住人口达到8341万人,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678.13亿元。
为什么四川经常地震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国家,其中中国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就是四川了,世界上的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在中国交汇。总的来说,我国几乎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地震发生,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地域面积大,另外一个则是有几条经常活活跃的地震带在中国交汇。我国的四川省刚好位于欧亚地震带上,小地震在这里不过是家常便饭,偶尔也会有强烈的地震发生。
四川经常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在四川盆地区域主要集中有三个区域断裂带:川西山区(龙门山断裂带)、川东南区域(包括重庆在内的华蓥山断裂带)、川南区域(长宁~珙县小断裂);而盆地中部的平原、丘陵和东北部区域皆是安全的杨子台地。下面对四川盆地的地震断裂带做简要叙述:
一、川西山区的龙门山断裂带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近年先后发生汶川、庐山、九寨沟等级较高的地震。
二、盆地东南部分布有华蓥山地震断裂带,它覆盖了川东南和重庆的多个区县;且重庆辖区还分布有多条其它地震断裂带如(七曜山断裂、方斗山断裂、金佛山断裂、长寿断裂等等);近三十年在重庆区域发生多次地震:比如自1989年重庆渝北发生两次5·2级地震后、近些年重庆的璧山、綦江、北碚、荣昌、武隆等地附近发生大小地震共计二十多次;所幸这些震级不高,相对安全!
三、位于盆地南端的川南地带也分布有几条小断裂带,导致近些年该区域同样发生多次小规模地震,所幸震级相对较低;唯有2019年6月的长宁6级地震等级较高,给当地部份居民带来灾害!
而位于盆地中部的成都平原和广阔的川内丘陵以及川东北区域皆是安全的杨子台地,历史几千年无大震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