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泰姬陵(印度泰姬陵的历史故事)

印度泰姬陵,这座世界著名的陵墓建筑,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印度北部的阿格拉城。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工艺和永恒的爱情故事,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本文将从泰姬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艺术价值以及爱情传说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座建筑艺术的瑰宝。

一、历史背景

泰姬陵始建于1631年,由莫卧儿帝国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心爱的皇后穆姆塔兹·玛哈尔而建造。在当时的印度,陵墓建筑是一种表达对逝去亲人怀念之情的传统方式。泰姬陵的建造历时22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成为了印度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二、建筑特色

1. 设计独特

泰姬陵采用伊斯兰教建筑风格,融合了印度、波斯、莫卧儿等地的建筑元素。整个陵墓呈八角形,由白色大理石砌成,与背后的黑色大理石塔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独特的对称设计,使得泰姬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座天堂之门。

2. 工艺精湛

泰姬陵的建筑工艺堪称一绝。工匠们运用了复杂的雕刻、镶嵌、雕刻等技艺,将宝石、彩色玻璃等材料镶嵌在白色大理石上,使得整个陵墓显得富丽堂皇。泰姬陵的花园、喷泉、水渠等设施也体现了高超的园林艺术。

3. 建筑比例

泰姬陵的建筑比例非常和谐,长宽高分别为570米、370米和107米。整个建筑群分为四个部分:陵墓主体、花园、水池和入口大门。这种比例关系使得泰姬陵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艺术价值

1. 伊斯兰教建筑艺术

泰姬陵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其设计理念、装饰手法和建筑风格都深受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例如,陵墓的圆顶、尖塔、拱门等元素都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2. 印度建筑艺术

泰姬陵融合了印度建筑艺术的特点,如印度教寺庙的穹顶、门廊等。这种融合使得泰姬陵成为印度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典范。

3. 世界建筑艺术

泰姬陵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成为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工艺和永恒的爱情传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研究。

四、爱情传说

泰姬陵的故事始于一段凄美的爱情。沙贾汗与皇后穆姆塔兹·玛哈尔相爱至深,却因一场政治斗争而被迫分离。皇后在临终前,请求沙贾汗为她建造一座陵墓,以表达他对她的思念。沙贾汗为完成皇后的遗愿,倾尽全力建造了这座举世闻名的泰姬陵。

印度泰姬陵是一座融合了多种建筑艺术风格、工艺精湛、艺术价值极高的建筑。它不仅见证了印度悠久的历史,更成为了永恒的爱情象征。如今,泰姬陵已成为印度乃至世界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这座建筑艺术的瑰宝。

泰姬陵的简介

泰姬陵是印度北方邦亚格拉市郊的著名古陵墓。在印度北方邦亚格拉市郊区,西北距新德里195km。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为其爱妻泰姬·玛哈尔修建的,故名。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历时22年筑成。

陵园呈长方形,占地17万平方米,以自南面大门至北面陵墓的直长甬道对称排列,四周围以红砂石墙。甬道两旁为人行道,中间有一“十”字形喷泉水池。

陵墓概况

宏伟的陵墓呈白色,外观为八角形的陵壁,上覆高耸饱满的穹窿顶,高67米,建在边长95米、高7米的正方形基座上。基座四角各有一座高40米、稍向外倾的圆塔。泰姬和沙贾汉的大理石棺置放在陵墓中央室。

结构严谨,方、圆、三角等图形配合巧妙,直线与曲线、单纯与复杂、匀齐与参差揉合恰当,红砂石附属建筑烘托着白色大理石主体建筑,表现出极美的旋律。

泰姬陵是哪个国家

泰姬陵是印度,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拉”,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

泰姬陵因完美的和谐和精湛的工艺,代表了所有印度伊斯兰风格墓葬建筑中最好的建筑和艺术成就。在建筑风格的构思、处理和建造方面,泰姬陵堪称是一座建筑杰作。在平衡、对称以及各种元素和谐融合方面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质。

泰姬陵表达了一个国王对他亲爱的妻子无与伦比和刻骨铭心的纪念。 1631年莫卧儿人皇帝的妻子在分娩第十四个孩子时难产去世。她当时36岁,已结婚18年,对她的丈夫沙贾汗来说失去的不但是亲爱的妻子,而且还是一个精明的顾问。

丈夫穿了两年丧服,发誓要建一个配得上他妻子的、无可比拟的陵墓,以纪念他的妻子,没有人能否认他的成功。阿米曼达班奴里有一个令人惊叹的建筑物,作为对她的纪念,上面刻着她名字的缩写:泰姬·玛哈尔。建筑物,作为对她的纪念,上面刻着她名字的缩写:泰姬·玛哈尔。

扩展资料:

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特点,整个建筑富于哲理,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珍品。所有游客都把印度人民的这一非凡杰作称为印度的奇珍。

这座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外形端庄宏伟,无懈可击,寝宫门窗及围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镂雕而成,墙上用各色宝石镶嵌出色彩艳丽的花朵。

布局很简明,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它不像胡玛雍陵那样居于方形院落的中心,而是居于中轴线末端,在前面展开方形的草地,因之,一进第二道门,有足够的观赏距离,视角良好,仰角大约是1:4.5。

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空下,草色青青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倒影清亮,荡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时,景象尤其魅人。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着乐生的欢愉气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姬陵

印度泰姬陵有何来历和历史背景

泰戈尔说过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泪”。

阿吉曼·巴努是一位美丽、聪明、多才多艺的波斯女子,她在皇宫里已经呆了19年,亲眼目睹了沙贾汗用自己的生命进行的荣辱战争。

沙迦汗给她取名为“泰姬陵”,意思是“皇冠”,可以说有三千个宠儿在一个。遗憾的是,无论中外,自古以来,泰姬陵的生活多么贫困,她在生下第14个孩子后就去世了。当沙贾汗的死讯传来时,他一夜之间脸色发白。

所以,一个悲伤的丈夫,利用皇室特权,倾注全国的力量,花了无数的钱,花了22年的时间为妻子写下了这首壮丽的歌。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爱的力量震撼了这里的每一个人。

1632年,由沙贾汗选择的印度北部亚穆纳河转弯处的一个大花园开始修建泰姬陵。位于亚穆纳河下游,非常宽敞。从上游的阿格拉城堡可以看到沙伊坎。

建筑和珠宝是沙贾汗的最爱。因此,他选择大理石建造泰姬陵,并用无数宝石镶嵌精美工艺装饰泰姬陵。

来自波斯、土耳其和巴格达的20000多名建筑师、马赛克、书法家、雕塑家和石工人参加了泰姬陵的建设。该项目使用国产大理石、中国宝石、水晶、翡翠、巴格达和也门玛瑙、斯里兰卡宝石和阿拉伯珊瑚。

1653年(或1654年),泰姬陵建成。如今,它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但它的辉煌和风格没有改变。

扩展资料:

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儿建筑成就的高峰。这种风格的陵墓竖立在一个底座上,上面饰有光塔,人们对它怀有和对清真寺同样的崇敬的心情。这种风格的纪念陵墓在印度北部发展并随之消失。

印度泰姬陵的工艺成就:

1、建筑群总体布局完善:布局很简明,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

2、陵墓肃穆明朗构图稳重舒展:台基宽阔,和主体约略成一个方锥形,但四座塔又使综轮廓空灵,同青空相穿插渗透。

4、熟练运用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陵墓方形的主体和浑圆的穹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

泰姬陵还被美国《国家地理·旅行家》杂志评为是“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的人类创造的不朽的“世界奇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泰姬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

    本文地址:https://www.mydack.com:443/lvyouzixun/12182.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