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南岛基督城发生了里氏6.3级地震,造成至少185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经济损失高达100亿美元。这场地震不仅给基督城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引发了全球的关注。本文将回顾基督城地震的历史,分析其成因,探讨地震对城市重建的影响,以及未来如何预防类似灾难。
一、基督城地震的历史回顾
1. 地震背景
基督城位于新西兰南岛东海岸,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自1840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以来,基督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地震一直是这个城市挥之不去的噩梦。
2. 地震过程
2011年2月22日,基督城发生了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发生时,整个城市瞬间陷入一片恐慌。地震过后,建筑物倒塌、道路堵塞、通信中断,基督城陷入一片混乱。
3. 地震影响
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地震导致185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地震还摧毁了大量的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给城市的正常运转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基督城地震的成因分析
1. 地质构造
基督城位于新西兰南岛东海岸,地处板块交界处。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因此,基督城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2. 地震预警
在地震发生前,新西兰地震局曾发布过地震预警,但由于种种原因,预警未能及时传递给公众。这表明,地震预警系统在基督城地震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地震对基督城重建的影响
1. 经济影响
地震给基督城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亿美元。为了重建城市,新西兰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资金。
2. 社会影响
地震对基督城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震过后,许多市民失去了家园,生活陷入困境。地震还加剧了社会分化,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3. 文化影响
地震对基督城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破坏。许多历史建筑、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在地震中损毁。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新西兰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修复。
四、未来预防与重建
1.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
为了预防类似地震的发生,新西兰政府应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预警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及时向公众传递预警信息。
2. 完善城市规划
在重建过程中,基督城应加强城市规划,提高建筑抗震能力,降低地震对城市的影响。
3. 传承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基督城的文化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投入,修复受损的文化设施,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4. 心理康复
地震给市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为了帮助市民走出阴影,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关注市民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康复服务。
基督城地震是一场灾难,但也是一次重建与发展的契机。在未来的日子里,基督城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勇敢地面对挑战,书写新的篇章。全球各国也应从这场地震中汲取教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
基督城的地震
2011年12月23日新西兰基督城地震震感非常强烈,家中一些物品从桌面掉落到地板上,许多居民跑到户外。
此后,当地又发生数次余震。其中,当地时间15时18分发生里氏6.0级地震,震中位于克赖斯特彻奇以东10公里处,震源深度6公里。
当地急救部门发言人说,已有60名伤员被送到当地医院救治,但大多为轻伤。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馆副总领事王新民说,未接到有关华侨华人在地震中伤亡的报告。
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专家预测,近期该地区还会有余震发生。
克赖斯特彻奇今年2月22日发生里氏6.3级地震,造成181人遇难。此后该地区余震不断。
12·23新西兰基督城地震地震简介
2011年12月23日,新西兰基督城遭遇了一次强烈地震,强烈的震感导致家中的物品在桌面上摇晃,不少居民纷纷跑到户外寻求安全。随后,该地区经历了多次余震,其中最明显的一次发生在当天15时18分,地震规模达到里氏6.0级,震中位于克赖斯特彻奇以东10公里,震源深度为6公里。
据当地急救部门消息,已经有60名伤者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但所幸大部分伤势较轻。中国驻克赖斯特彻奇总领馆的副总领事王新民表示,目前还未收到华侨华人在这次地震中伤亡的报告,情况相对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新西兰基督城在2月份刚刚经历过一次6.3级的大地震,那次灾难夺走了181人的生命,之后该地区就一直处于余震的威胁之中。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警告,近期该地区仍有发生余震的可能性,居民们需要保持警惕并做好应对准备。
扩展资料
2011年12月23日下午,新西兰基督城遭遇里氏5.8级浅源地震以及多次较强余震。第一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3时58分(北京时间8时58分),地震未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留学生亲历有惊无险的新西兰基督城地震
当地时间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2级地震,震中位于克赖斯特彻奇以西30公里处,震源深度20公里。截止目前,地震已造成2人重伤,另有数人受轻伤。
我在新西兰基督城(Christchurch)的坎特伯雷大学访问学习期间,恰经历了基督城的地震。地震发生后收到了使馆领导和很多朋友问候的电话、留言和邮件,对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把我的经历和一些感触与大家分享。
9月4日凌晨4点40分左右被剧烈的摇醒,睁开眼睛借着外边微弱的灯光看到床头柜上的台灯倒了,紧接着灯灭了,一片漆黑,晃动一直在持续中,可以听见整座房子嘎嘎的声音。我想:坏了,地震了!随手先把床头柜上的电脑放到抽屉里,当时傻得都没想起来往外跑,只想着电脑可别砸坏了,要不然我后边的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这时听到Julian(他是我的房东)的声音“Are you ok?” 我忙告诉他我很好,同时手忙脚乱的开始找衣服穿。单独睡在另一个屋子的2个男孩,分别6岁和4岁,其中小的孩子吓得哇哇直哭。Julian和Akie(Julian的妻子)并没有抱起孩子往户外跑,只是安慰儿子“地震了,不要怕!”看到他们这样我心里的恐惧减少了很多。为什么呢?因为我到坎大报到的第一天,走到办公室里环顾四周,门后挂着的一个红色的上面印有“Emergency”的包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曾把包摘下来,看到里面除了一瓶水外还有三份宣传材料。其中一份是市政府印制的关于各种灾难的应急措施宣传手册。另外两份是坎大发的宣传材料,也是关于灾难应急措施的,详细到办公室的应急包应准备的物品清单:如手电筒、电池、衣服、食品及应急药品等。闲来没事也为了练习英文我曾通读了一遍。我想他们这方面的知识是很充分的。
Julian首先找来手电筒,大人小孩人手一个,Akie安慰孩子,我们做着外出的准备。此时余震来了,我们5个人一起站在最小的房间门口与走廊里,事后他们给我讲,不要出去,新西兰的房子很结实,遇到地震呆在小房间里很安全的。余震过后,我们开门外出,当时外面出奇的冷,因为3号傍晚一直下着米粒大小的冰雹。我忙返回来把羽绒服找出来穿上。这时大孩子只穿着睡衣就出去了,我忙问他外套放在那里,他回答我,没关系已经足够了。尽管平时他只穿着单薄的短裤就去上学,但今天凌晨我感觉还是太冷了,就随便在屋子里找了一件衣服给他穿上。
Julian第一个走出房门,走到外边他说的第一句话让我吃惊不小。他指着天空,“That’s beautiful!”我好佩服这个男人,现在可是地震呀,还有心思欣赏夜空的美景。在他的引领下,我们还真站在院子里看了看天空的繁星,夜空很清静,星星很亮很亮,此时的月亮是一个小小的月牙,颜色呈淡黄色。夜空的这幅图画真的好美,这样的夜空我以前只在国内的黄山顶上看到过。此时地震带来的恐惧一扫而光。
我们穿过前院走到大门外的街上,街上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只看到了对面一家院子里有点亮光。我们站在街上,Julian拿着手电筒先往左边的院子里走去,左边的院子里住的是坎大的学生,没有房东。他进去敲门问话,没有回答,确认家里没有人。然后又到右边邻居家去看了看,回来告诉我们,他们很好,我们回家吧。这里的人平时很少串门,在我们的概念里好像老外都互不来往似地。可是在大灾面前,表现出来的还是蛮友爱的。特别是天亮以后,由于停电无法正常煮饭,我们就用瓦斯炉来解决。Julian把家中另一个瓦斯炉装上瓦斯罐试好以后,给邻居送去,走之前跟我说,他们或许没法煮饭。真的好感动呀!
从街上回到家里,想知道地震的信息。Julian就从手机里查信息,然后给什么人打电话,确定了震中心在什么地方。接下来我们到车库,打开车上的收音机收听实况广播,知道在Darsfield发生了7.4级的地震。收听广播期间,收到了一位老同学的电话,他到新西兰了,问了下情况,告诉我不用担心,房子很结实。这一个电话使我的心里很暖很踏实。
刚到新西兰我就对其居民建筑的结构形式很感兴趣,曾经钻到julian家地板下面看过。谁让咱选的课题是关于结构健康监测方面的呢。这里居民住宅大部分是平房,木质框架结构,抗震性非常的好。
重新回到房间,我们五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静静地呆着,感受着一次次的余震。就在一次次的余震中我赶紧给远在国内的先生和新加坡的儿子发去信息“基督城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我很安全,请放心!”我真的不想我的亲人在看到关于地震新闻的第一时间里为我担心。
一会小孩子问,地震了我妈妈的工作怎么办呀?Akie的工作是在医院里类似护士的工作,她由于平时需要照顾孩子,只在周六和周日上班。Julian说;我想医院还是希望员工能照常上班的。所以,6:30一家子跟往常一样一起送夫人(妈妈)去上班。他们的敬业精神真的令我感动!
他们回来后,告诉了我街上的状况。我忍不住好奇,带上头盔拿上相机,骑上自行车上街去看看震后的灾情。
9月4日上午11点半,震后近7个小时,我骑自行车前往市中心。走出家门不远,首先看到的是坎特伯雷大学各个入口处的“campus closed”的大幅标牌,远远的可以看到有检查的人员在工作。这里的大学校园和国内不同,校园是没有围墙和大门的,根本看不到有把守校门的警卫。
走到Riccarton路上,可以看到道路两旁有损毁的店铺门面和损坏的玻璃,看不到整体坍塌的房屋,维修人员已经开始维修工作。大部分的商店都不营业,很多超市也不开门,只有很少的私家商店照常经营。
我很关心震后的物价问题,就到我所认识的一个华人朋友的店里去看看。她的商店pos机震坏了,只能现金支付,可以看到一些散落地下的货物还没来得及重新上架。见面后彼此问候并相互询问了家里的损失情况。今天她的店里很忙,多是购买饮料、水和食品的顾客,她很高兴的告诉我,由于周边的超市都关门了,她今天生意很好。我特意关注了她商品的价格与震前相同。
继续前行来到了市中心的Hargly公园,骑车穿过公园,可以看到草坪间的柏油路面不时的有一些裂纹,但是公园里的情形和平时没有什么异样。有跑步的、遛狗的、打高尔夫球的和带着小孩子游玩的。
穿过Hargly公园来到了市中心,看到了不少隔离带,还有警察维护秩序,有一些多层建筑墙面出现裂缝,还有一些古老建筑的屋顶出现损毁。总体来看,这么大的地震造成的损失不算大。
我一面走一面用相机拍照,当然街上跟我一样的好事者还真不少。
说实话,到基督城4个多月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警察,话说这警察还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警察,可能属于保安公司的员工的可能性更大。
回到家,接到了使馆教育处乔老师的问候电话,感觉好亲切呀。
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附近转一转,发现有一些家庭砖砌的围墙有倾斜或者裂纹,还有一些砖砌的烟筒有损毁而不得不拆除。
5日上午,我到超市去给自己购买足够的食品,准备个人的应急包以备万一。
超市的顾客明显的多于往日,食品的购买量也比以往大,面包货架上所剩无几。 但是,超市里秩序井然、价格稳定还是出乎我意料的。因为去年11月份在国内我的家乡曾经经历了一场暴雪之后,蔬菜价格一夜之间近十倍的增长。
虽然余震天天不断,但已经没有了特别的恐惧,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总之,这场地震对大部分居民的正常生活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细细的体会这个过程,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