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中,园林艺术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明圆园,这座位于江南水乡的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明圆园,感受这座园林艺术宝库的魅力。
一、明圆园的历史渊源
明圆园,原名“明园”,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曾是明代一位官员的私家园林,后来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今日的规模。明圆园占地面积约三十亩,园内建筑错落有致,山水相依,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
二、明圆园的景点介绍
1. 园门:明圆园的园门位于园子的东南角,是一座古朴的石牌楼。石牌楼上方刻有“明圆园”三个大字,两旁刻有对联,意境深远。
景点名称 | 描述 |
---|---|
园门 | 古朴的石牌楼,上方刻有“明圆园”三个大字,两旁刻有对联,意境深远。 |
2. 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是明圆园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它位于园子的中央。在这里,游客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美景,感受江南园林的韵味。
景点名称 | 描述 |
---|---|
曲水流觞 | 位于园子中央,游客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美景,感受江南园林的韵味。 |
3. 湖心亭:湖心亭位于曲水流觞的中央,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登上亭子,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景点名称 | 描述 |
---|---|
湖心亭 | 位于曲水流觞的中央,是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登上亭子,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
4. 碧波楼:碧波楼位于园子的西北角,是一座三层楼阁。登上碧波楼,可以远眺园外的美景,感受江南水乡的宁静。
景点名称 | 描述 |
---|---|
碧波楼 | 位于园子的西北角,是一座三层楼阁,登上碧波楼,可以远眺园外的美景,感受江南水乡的宁静。 |
5. 曲径通幽:曲径通幽是明圆园的另一大特色,它连接着园内的各个景点。漫步在曲径通幽的小道上,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景点名称 | 描述 |
---|---|
曲径通幽 | 连接园内各个景点的小道,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 |
三、明圆园的文化内涵
明圆园不仅是一处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处充满文化内涵的地方。园内建筑、山水、植物等元素,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 建筑风格:明圆园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园内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都展现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2. 山水意境:明圆园的山水布局,既有北方园林的雄浑大气,又有南方园林的秀美细腻。在这里,山水相依,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意境。
3. 植物配置:明圆园的植物配置讲究四季分明,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如桂花、梅花、竹子等,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园内的文化内涵。
明圆园,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园林艺术宝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江南园林的韵味,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气息。下次有机会,不妨来明圆园走一走,体验一番江南园林的魅力吧!
圆明园有哪些景观
绮春园、长春园、长春园西洋楼景区、蓬莱瑶台、兰亭等。
一、绮春园
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与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春和园归入圆明园,正式定名为“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
二、长春园
长春园南部以大型的水景为主体,整体布置疏朗开朗,疏密得当。园门为长春园宫门,五楹,门外左右各有铜麒麟一只(现仅存一只,陈列于颐和园仁寿殿前)。其南建影壁一座。入门为澹怀堂,九楹,卷棚歇山顶,前有月台丹陛,东西配殿五楹。正殿之北为河岸,建方亭一座,有廊与正殿相通。亭西为长春桥,十孔。
过桥向北,经山口,即为园内核心建筑——含经堂建筑群。含经堂前设牌楼三座,两面为八字影壁。入门为五楹含经堂,是乾隆帝吟经之所。再北为淳化轩(圆明三园中最宏大的建筑,有《淳化阁帖》摹版),蕴真斋。出后门为“得胜盖”敞厅,乾隆二十四年,乾隆帝在此获知平定大小和卓之役而建为纪念。
此外还有涵光室、理心楼、味腴书屋。东墙外买卖街等建筑。含经堂建筑群规模富丽宏大,布局参考紫禁城宁寿宫,是乾隆计划退位后常居的住所。
三、长春园西洋楼景区
清朝皇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
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
四、蓬莱瑶台
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
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
五、兰亭
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
圆明园有哪些著名景点
(园林介绍)
(1)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海淀区,是一组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统称为“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规模宏伟,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融合了各式园林风格,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顶峰作品。因为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所以也称”夏宫”。
圆明园中最著名的是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2)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又称为圆明园兽首、圆明园红铜兽首、圆明园兽首铜像等。是原中国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水池的一部分,由意大利籍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1860年十二生肖兽首被英法联军掠夺后流落四方。其中鼠首与兔首被法国人收藏。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归还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则下落不明。
(3)十二生肖兽首”是人身兽首选材为精炼红铜历经百年而不锈蚀。18世纪中期,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东边一块狭长的地带造一座豪华的西洋花园,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是设计师,他设圆明园计并推荐法国神父蒋友仁负责建造人体喷泉位于花园中央,一天24小时12个生肖动物每隔两小时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4)十二生肖像原是在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的。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
这些青铜生肖雕像高520公分,雕刻精细,为清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5)长春园
长春园位于北京市圆明园东侧始建于1714年雍正十年前后。此地原是康熙大学士明珠自怡园故址,有较好的园林基础。两年后该园中西路诸景基本成型,1745年乾隆十六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在西部增建茜园北部建成西洋楼景区,并于1767年-1773年(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间)集中增建了东路诸景。
(6)长春园昔日的园林景观仅在乾隆年间由宫廷画师绘有一幅大型全景图,1860年英法联军焚园后下落不明。1992年12月起全面整修长春园山形水系至1994年9月竣工放水。长春园不是对圆明园的简单扩展和内部增建而是在圆明园东侧另辟一所面积约一千亩的新园。与圆明园本园不同的是长春园是一个事前精心规划设计的作品,是乾隆皇帝御制的园林杰作。《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完成之后乾隆皇帝的建筑热情暂时消歇。不过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造园热情再次勃发。这一回按照乾隆皇帝自己的说法他是要给自己兴建一座退位后宴居的所在尽管这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三十四岁的年轻人。因此之故颐养和休闲就成了长春园最大的主题。不妨这样说长春园是乾隆皇帝亲手为自己营建的老年活动中心。
(7)万春园
绮春园成园于乾隆中叶主要营建工作在嘉庆年间完成并把万春园归纳为“万春园三十景”。道光初年以后便主要成为了大清国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绮春园早期曾是清怡亲王允祥的与御赐花园名为“交辉园”。到乾隆中期该园又改赐给大学士傅恒易名“春和园”。嘉庆朝时将绮春园西边诸多小园并入加以修缮、添建才初成规模。此时的绮春园达到全盛规模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都无法与圆明园及长春园相比。
绮春园位于圆明园的东南最初在乾隆年间称为春和园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圆明园东南几个小园扩建成绮春园。在嘉庆十四年1870年扩充将西部小园并入由竹园、含晖园、西爽村以及春和园组成。绮春园的面积54.3公顷园林规模比长春园略小。绮春园在道光年间以后主要作为太后、太妃居住之所。
(8)圆明园被毁后同治年间准备重修圆明园时拟大修绮春园并令改名万春园后因财政拮据而作罢。后人常将绮春园称为万春园但万春园只是为重建而命名并没有真正出现过。
(9)圆明园的毁灭
1860年10月5~7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10)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6日至17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都有哪些景点
35个景点。
圆明园的经典景点的名称为:方壶胜境,西楼遗址,大宫门,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九州清晏,长春仙馆,镂月开云,碧桐书院,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万方安和,山高水长楼,同乐园,安佑宫,水木明瑟,舍卫城,文源阁,廓然大公;
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北远山村,蓬莱瑶台,接秀山房,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淳化轩,海岳开襟,狮子林,如园,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观水法。圆明园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扩展资料:
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等于8.5个紫禁城。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