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岩简介(芦笛岩简介及历史背景)

芦笛岩,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这里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芦笛岩,感受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

一、芦笛岩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象山区,距离市中心约8公里。这里地势起伏,山峦叠嶂,风景秀丽,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背景:芦笛岩的形成距今已有1.5亿年左右,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据传,早在唐代,就有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了许多赞美之词。宋代以后,芦笛岩逐渐成为桂林的著名景点。

二、芦笛岩的自然景观

芦笛岩是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洞内部千姿百态,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宫殿”。以下是芦笛岩的主要自然景观:

1. 洞内景观

石柱群:芦笛岩内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石柱,如“仙女捧桃”、“狮子迎宾”等,令人叹为观止。

石笋:石笋是芦笛岩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如“莲花峰”、“观音菩萨”等,形象逼真。

石幔:石幔是岩洞内的一种奇特景观,如“银河落九天”、“瑶池仙境”等,宛如人间仙境。

2. 洞外景观

象鼻山:位于芦笛岩附近,是一座形似大象的石头,是桂林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漓江:芦笛岩附近的漓江,以其壮美的山水风光而闻名于世。

三、芦笛岩的人文景观

芦笛岩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以下是芦笛岩的主要人文景观:

1. 摩崖石刻:芦笛岩内有多处摩崖石刻,如“芦笛岩”、“桂林山水甲天下”等,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芦笛岩的赞美之情。

2. 岩洞壁画:芦笛岩内有一幅壁画,描绘了古代渔民的生活场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四、芦笛岩的旅游攻略

1. 门票信息

成人票价:120元/人

学生票价:60元/人(凭学生证)

优惠政策: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可享受免费政策。

2. 开放时间:08:00-18:00(夏季)、08:00-17:30(冬季)

3. 交通攻略

公交:乘坐桂林市内公交1路、2路、3路等,在“芦笛岩”站下车。

自驾:沿桂林市象山区象山路行驶,至芦笛岩景区。

4. 注意事项

游览时请穿着舒适的鞋子,方便行走。

洞内温度较低,请携带外套。

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

芦笛岩是一处充满神奇与美丽的自然奇观,它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感受桂林山水的魅力,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快来芦笛岩,开启一段难忘的旅程吧!

桂林漓江风景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交通信息自驾车

三里店大圆盘-七星路-桂大路-桂磨一级公路-桂磨大桥-虹桥-092县道-磨盘山客运码头入口或竹江客运码头入口-终点。

桂林漓江风景区景区简介​漓江为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桂林风景的精华所在。漓江历史上曾名桂水,或称桂江、癸水、东江,流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大城市,政治、经济、交通、文化及旅游中心–桂林市,以流域孕育的独特绝世而又秀甲天下的自然景观–桂林山水,其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漓江属珠江水系的桂江上游河段。发源于兴安、资源县交界处海拔1732米的越城岭老山界南侧,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漓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山水景观。

漓江从桂林至阳朔,漓江水路全程83公里。漓江风光最优美的路段,是启程码头到兴坪之间约40公里的河道上。

漓江堪称百里画卷。青峰夹岸,绿水萦洄,峡谷峭壁,悬泉飞瀑,绿洲险滩,奇洞美石,景致万千,画卷随着游船顺流而下逐渐展开,尤以草坪、冠岩、杨堤、兴坪为胜,到达阳朔碧莲峰时为佳胜顶点。

桂林漓江风景区游览胜地繁多,在短期内只能择其主要景点进行游览,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漓江详细介绍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漓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清、奇、巧、变四个字。

清,指的是漓江水,一年四季晶莹透亮,清澈见底。宋人张自明的”癸水(指漓江水)江头石似浮”,已将它的清亮描写出来了。

奇,是指漓江的山,奇异峻美,宋代诗人范成大说:”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陈毅诗赞漓江:”处处呈奇观”,”足够一生看”。

巧,是说漓江风景之奇巧。漓江沿途,奇奇怪怪的石山,形象万千,比拟无穷,摹人拟物。”仙人推磨”、”九牛过江”、”猴子抱西瓜”……无不惟妙惟肖。而石崖上的石纹石色,光怪陆离,绚丽多姿,构成许许多多的画面,巧夺天工。

变,指的是漓江景致的变化多端。乘船游江,只见两岸的山,一时孤峰直立,一时奇峰一片,时而山海峰林,时而平畴旷野。只见漓江的水,忽曲忽直,时缓时急,有时波平浪静,有时浪翻涛滚,银花飞溅。漓江之景,还随着季节、昼夜、早晚、晴雨的不同而变化。真是四季有景,时时皆景,景景不同。尤其是清晨和细雨之时,晨雾烟雨,笼罩群山,若隐若现,藏头露尾,变幻莫测。

漓江主要景点象鼻山象鼻山景观图在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西距文昌桥200米。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吸饮江水。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名宜山、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象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

象鼻山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塔山在漓江东岸、小东江西畔,与穿山隔江相望,海拔194米,相对高度44米,面积2.75公顷,山体被割切分离成各自独立的孤峰。塔山山上有明建古塔; 8角, 7层,实心,砖结构,高13.3米,北面嵌佛像,称寿佛塔。远看如屏风,亦若舰只行驶江上,又称”军舰山”。

寿佛塔–寿佛塔是桂林景点中四大名塔之一,位于小东江西畔海拔194米的塔山之上(相对高度44米),与穿山隔江相望。寿佛塔为六角七层实心式楼阁式佛塔,青砖叠砌浇灰浆,高13.3米。近看塔山旁边裂出一石,有如神工鬼斧从峰顶直劈到地面。徐霞客《粤西日记》谓”若岐若合,亭亭夹立,盖以脆薄飞扬见奇”。寿佛塔最底层高1.56米,每面宽2.95米,逐层递减,层间以五层凸砖线条相隔。该塔塔身的模式和两江砖塔有点相似,寿佛塔是六角七层空心楼阁式佛塔,而两江砖塔是八角七层空心楼阁式文塔。该塔第二层北面嵌青石镶刻的”南无无量寿佛”一尊,图案已经模糊难辩,顶部为覆体型,上冠葫芦宝顶,为中国常见的中国六角式宝塔。

塔山穿山穿山在市区东南、七星区西南的小东江东岸,距市中心3.5公里,海拔224米,相对高度94米,面积25.25公顷。穿山5峰逶迤,状若雄鸡,西东为首尾,南北为两翼,中峰为背,西峰上的月岩,恰是鸡的眼睛,与隔江的龟山,犹两鸡相斗,栩栩如生,合称”斗鸡山”。明孔镛有”巧石如鸡欲斗时,昂冠相距水东西。红罗缠颈何曾见,老杀青山不敢啼”之句。又5峰耸立,形如笔架,亦有”笔架山”之谓。西峰上有洞,分上下两层,下层南北贯通,高9米,宽13.3米,长31米,如当空皓月,宋称月岩,或题为”空明”,故又有空明山之名。明俞安期诗云:”穿石映圆辉,明明月轮上,树影挂横斜,还如桂枝长。”

穿山之东有宝塔山。远在100万年前,两山原为一体,地球造山运动把二者分离了。如今,小东江在两山间缓缓南流,像一条带子仍然把它们紧紧系在一起。初升的旭日,以金辉洒布穿山、塔山和象山之上,构成”三山晨曦”诗境,给一日之计以无限活力。

穿山大圩古镇大圩古镇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距灵川县城30公里,地处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东沿江而建,古风浓郁。面积193.78平方公里,大圩古镇是桂北的水陆码头,北通湘、赣,南达梧、穗,为桂林东郊农副产品和舶来品的集散地。大圩古镇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是百里漓江和漓江东线旅游的一个重要人文景观。大圩古镇在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载,古镇始建于北宋初年,中兴于明清,鼎盛于民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远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为广西四大圩镇。

大圩古镇黄牛峡在漓江西岸,磨盘山南,与碧岸隔江相峙,距桂林约30公里,峡上多奇石,如碧莲,狮虎、蝙蝠、如黄牛群,因得名。漓江清流至此,急转90度大弯,流分为二,拍击3个洲渚,滚滚南去。民谣谓”九牛对三洲,河水两边流;五马拦江过,双狮滚绣球。”这一带江面开阔,莲花状峰丛绵亘数里,气势磅礴,以险奇胜。

黄牛峡望夫石望夫山位于漓江江西岸,斗米滩前,距桂林约37公里。山顶有仙人石,如一穿古装的人向北而望;山腰有一石,如身背婴儿凝望远方丈夫的妇女,因名望夫山,亦名望夫石。清代诗人李秉礼就望夫石曾赋诗:”江头望夫处,化石宛成形。两洗云鬟湿,烟横黛眉青。离魂悲壮宇,积恨感湘灵。何事远游客,征帆去不停”。

漓江的望夫石,宋时传为化缘和尚变的,称仙人石。到了清代,传为一家3口,船到了滩前只剩一斗米,水浅不能行船,粮尽了,丈夫上山找不到吃的,心急化成石人。妻子背着孩子上山寻找,看见石人丈夫,伤心焦急,一同化成石人。望夫的不同传说,共同反映了旧时代妇女悲惨的依附地位,以及人民对温饱、安定、团圆的无限向往与追求。

漓江望夫石冠岩冠岩是近年来在桂林诸岩洞中脱颖而出的新型旅游洞穴。自开发以来,它的独特游览方式一直吸引著广大的游客。先是从半山腰入洞,乘坐30多米高的观光电梯直入洞内,仿佛坠入瑶池一般,然后在景观奇异的洞穴中游览,不一会来到了洞内有轨电车旁,乘上小电车,穿过神秘变幻的地下峡谷,几分种后便到了气势恢宏的棕榈树大厅,这里琳琅满目的石钟乳令您感觉走进了巨人国的热带雨林,是桂林诸岩洞的一大奇观。欣赏完棕榈大厅,下到地下河码头,乘小游船在约一公里的暗河中探奇,更是别有风味。上了岸后,还有”天窗、瀑布、金羽琴、嫩雪石”等岩溶奇观在等著您。加上导游小姐亲切的话语与优质的服务,令您感觉到游冠岩从远古到现代只是一瞬这种超越时空的自豪感。

冠岩水洞由于长年封闭,景观保护良好,洞内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更具风采。景区整体规划按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建设,洞内配备了自动光控、声控导游系统,有轨电车、游艇和观光电梯与洞内奇绝的自然景观相辅相成,为国内独具特色和韵味的水、陆、空游览洞穴。

冠岩半边渡在漓江西岸距桂林市约43公里处,有一座海拔400米的渡头山屹立江边,绝壁拦截南流的江水,激起汹涌的浪花。山的两侧有两个村庄;冠岩村和桃园村,被高山阻隔,要靠渡船交通。这两村的渡头,不同于由此岸至彼岸的一半渡头,故称半边。游人经由此境,不仅慨叹伟岸之险,亦称渡口之奇。***元帅诗云”乘轮结伴饱观山,右指江头渡半边;万点奇峰千幅画,游踪莫住碧莲间。”

半边渡仙人推磨与西岸的桃源村相对,距桂林约44千米。山顶有一巨石,直径约3米,扁圆如石磨,称”仙磨”,磨旁一块3米多高的倾斜立石,宛如人推石磨状,惟妙惟肖,合称”仙人推磨”,亦称推磨山。相传村里有十几记佃农和一户地主,佃户终年辛劳,仍衣不遮体,食不裹腹。一位仙人到此转动仙磨,碾石成米,从洞中流出。佃户称之为”出米洞”。地主闻讯后,开大石洞,妄图占为己有。岂料从洞中刮起一股镟风把地主卷入江中。

仙人推磨杨堤杨堤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民风淳朴。这里远离都市的喧闹,没有现代工业的污染。这一江段曲折蜿蜒,碧水萦回,景点密布,奇峰倒影,竹木葱郁,最能领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妙处了。主要的景点有乡吧岛、半边奇渡、桃源望月、仙人推磨、月光岛、水帘洞、浪石奇景等。

杨堤浪石江岸上一排排突兀交错的礁石,像大海中簇簇浪花,故称”浪石”。把浪石岸边的这个村子称做”浪石村”。两岸奇峰耸立,水曲天窄。置身山环水绕之中,前望水穿江峡,旁视峡衬帆影;山山侧列,峰峰相连,两岸群峰形成了两道依江而立的天然翠屏,漓江则似一条绿色的绸带在峡谷中飘拂。

浪石下龙风光过下龙村迎西摩天岭与冲天峰”天柱夹江”,冲天峰又与鱼尾峰、老人坐鸡峰合称”下龙三峰”。下龙一带,景色如画,前有奇峰倒影,后显层峦叠嶂,前美国总统尼克森游览至此时,曾把右岸一峰比喻成金字塔。

下龙风光九马画山九马画山是桂林漓江著名的景观之一,是大自然的笔墨奇观。位于兴坪镇西北4公里,山高400余米,宽200米,临江而立,石壁如削,五彩斑斓,远望如一幅巨大的画屏,细细地端详,画屏中惟有一群骏马,或立或卧,或昂首嘶鸣,或扬蹄奋飞,回首云天,或悠然觅食…….宋代诗人邹浩比作天公醉时的杰作:”应时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清代诗人徐弓赞道:”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清代大学者、两广总督阮元曾写诗–

《清漓石壁图歌》

天成半壁丹青画,幡然高向青天挂。

上古何人善画山,似于荆关斗名派。

此派浑同后世皴,造物翻师唐宋人。

认作名山反如假,审为古绘竟成真。

纵横量去成千尺,五丁直削平无迹。

古绢依稀染淡黄,巍头重叠分青碧。

清漓一曲绕山流,来往何人不举头。

六年久识奇峰面,五度来乘读画舟。

石渠室绘几千卷,天上云烟曾过眼。

何幸湘南见北山,眼福如今还不浅。

山旁刻石擘窠书,鉴赏标题始自吾。

后人来看道光款,传出清漓石壁图。

古往今来,多少游人至此,莫不被这天然壁画迷住。有民谣流传:”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状元郎。”

在九马画山山脚一处崖壁上,有455年前明代留下的”画山”摩崖石刻两个大字。此”画山”摩崖石刻,每个字高1.6米,宽 1.2米,加落款所占方框,整个石刻长5.3米,高 3.2米,四周还刻有祥云花边作衬托。石刻右上方为石刻年代,左为石刻落款。”画山”摩崖石刻虽然年代已久远,但字迹依然隐约可见。

九马画山黄布倒影在画山之南,有一块黄色岩石,宽数丈,像一块黄布平铺江底,这里因名黄布,滩名黄布滩。这里江流清澈宁静,云山倒影,江面水底,处处如画,所谓:”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此即漓江一绝”黄布倒影”,是观看青峰倒影的最佳处。诗曰:”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其中20元纸币背面的漓江风光就是黄布倒影。

黄布滩与朱壁滩之间,有7座大小不一的山峰,亭亭玉立,宛如7位浴水而出的少女,习称”七仙女下凡”。相传天上的七仙女,迷恋漓江美景,长留于此。朱壁滩头可见手套山与山景”骆驼过江”。”骆驼”头顶一亭,为一日本朋友捐资并亲自与民工一道辛劳修建,反映着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

黄布倒影朝板山在漓江东岸,是一座与江面垂直的孤峰,因受江水冲刷,溶蚀成1米深的凹槽,像古代朝臣手持的”朝笏”,故称朝笏山,俗名朝板山。秀如春笋出土,奇如牙板弯曲,险如临江悬石,俊如雅士临江,兼有奇险俊秀的石山典型美。

朝板山兴坪兴坪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县城东北部,漓江上游两岸,距县城25公里。东与恭城县西岭乡交界,南与福利镇、阳朔镇相连,西与白沙、葡萄、杨堤三乡(镇)接壤,北与灵川县潮田乡毗连。兴坪镇总面积305.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兴坪镇***所在地兴坪镇,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中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集镇,2000年9月3日被自治区人民***确定为自治区重点集镇。兴坪素以山水秀丽、景甲天下而著称,是”中国旅游名县”阳朔县的旅游重镇。

在漓江东岸的兴坪镇,是古代漓江沿岸最大的城镇,有1300年历史。漓江流经兴坪,形成”S”字形河湾,是漓江风光的荟萃之地。***元帅《由桂林舟游阳朔》诗道:”春风漓水客舟轻,夹岸奇峰列送迎。马跃华山人睇镜,果然佳胜在光坪”。山水相依,景点密集,兼有奇、险、秀、美、趣的特点,历来有”阳朔风景在兴坪”、”兴坪别有风光好,人在丹青画里行”的说法。

兴坪螺蛳山在漓江西岸,石山纹理自下螺镟而上,直至山顶,整座山酷似一个大青螺,郭沫若诗中有”青螺负雨压长河”之句,在山下有螺蛳岩,河口开阔明亮,明代建腾蛟庵,由三宝殿、魁星楼组成,清代重修。洞前香炉石,形状酷肖。洞内有三颗螺蛳石,一白如雪,一绿如玉,一黑如漆,岩内有摩崖碑文,记载岩的由来和附近景色。

螺蛳山龙头山绝壁临江,上下凸出,中呈弧形,像张著巨口的龙头,因名龙头山。山西有数十座山峰,犹如龙头、龙身、龙尾相接,绵亘数里,分明一条向东飞腾的巨龙,有”巨龙跃江”之说。

龙头山为滴水洞南面屏障,主峰海拔440米,系韶山冲第3高峰。《韶山毛氏二修族谱》描绘龙头山”拔地而起,昂头独立于千山万壑之中,别开生面,山极峻。上有田土,沃甘泉……山扑人面,云生马头。”相传北海龙王府有一条巨龙,其尾潜入洞庭湖,龙首昂起韶山冲,竟形成滴水洞龙头山。由此,便有了若干神秘色彩。

龙头山最佳旅游时间漓江一年四季均适合游览,每年4-10月是最佳的旅游时间,漓江地处广西桂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为温和,夏长冬短,年降水量多,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为19度,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然,出行一定要留意天气变化,以免因此受到影响。

漓江游览方式游船游览线路票价游船类型中餐竹江–阳朔旺季全票:270元豪华空调船提供中餐需另收取标准餐费35元/人半票:135元淡季全票:240元半票:120元旺季全票:450元超豪华船免费提供中式自助餐半票:225元淡季全票:380元半票:190元磨盘山–阳朔旺季全票:210元普通空调船免费提供中式经济餐半票:105元淡季全票:190元半票: 95元航线主要是从桂林磨盘山码头或竹江码头–阳朔段航线,是漓江航区的精华部分,其奇山秀水,飘渺的烟雾,清丽倒影,把人从凡间带入仙境,而两岸摇曳的竹影、渔村炊烟、青牛戏水,牧童挽歌等美景,又使人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游览时长4.5小时左右。

沿途景点有:冠岩、童子拜观音、九马画山、黄布倒影等。

说明: 1.每年的4月至11月及春节长假为平(旺)季,每年的1月、2月、3月、12月为淡季。 2.儿童票价的规定:1.2-1.5米(含)的儿童可按相应票价的50%享受优惠票价,1.2米以下儿童免票,1.5米以上儿童按全票价格购票游览。 3.以上为漓江丰水期的游览线路及票价,涸水期的游览线路及票价视涸水程度另行确定。 4.以上信息的变动请另行咨询。竹筏因漓江竹筏有4个码头,草坪(冠岩码头),杨堤码头,九马画山码头,兴坪朝板山码头,一般竹筏漓江亦分为两种,一个为全江竹筏,即5A全段,从草坪码头(冠岩码头)到兴坪朝板山码头,一个为半江,杨堤-兴坪段;漓江竹筏通常为PVC管制作,马达竹筏,有护栏,顶棚,配救生衣,一筏四人(成人,每筏最多两名1.3米以下免票儿童),但是也有在九马画山下的,游客一定要注意上下船码头;

徒步漓江徒步灵活性比较大,但是一般还是从草坪出发,要到兴坪,中间至少要摆渡3次!

独秀峰在桂林市区王城内。它平地拔起,孤峰独秀,人们常用”南天一柱”来形容它的挺拔。由于它在朝霞和夕阳辉,犹如巨人披上紫袍,腰系金带,故又名紫金山。从西麓拾级而上,登306级石阶即可到达峰顶,在此俯瞰,桂林数十里奇山秀水一览无余。故游览桂林的游客,一般先游览独秀峰,鸟瞰一下桂林全貌。独秀峰山麓还有读书岩(岩即洞)、月牙池等景点。读书岩相传为南北朝文学家颜延之读书处。

独秀峰叠彩山在桂林市北部,面临漓江,远望如匹匹彩缎相叠,故名。相传过去山上多桂树,所以亦名桂山。又因山麓有奇特的风洞,人们称它为风洞山。叠彩山是市内风景荟萃之地,包括越山,四望山、明月峰和仙鹤峰。上山,一路古木参天,山色秀丽、与园林建筑叠彩亭、于越亭、秀山书院、仰止堂等相融成趣。顶峰拿云亭是观景的好去处,古人赞美这里是”江山会景处”。山上石刻很多,太极阁的摩崖造像和石刻,艺术价值很高。

叠彩山伏波山在桂林东北伏波门外,东枕漓江,孤峰挺秀,风景迷人,有”伏波胜景”之称,由遇阻回澜之势。伏波山主要名胜有唐代摩崖石刻、还珠洞、试剑石等。东麓的还珠洞分上下两层,互相连通,上洞曲折高朗,壁上多唐代造像。下洞临水伏波,明朗开阔,洞中有试剑石。试剑石乃是天然的钟乳石,它与地面间有一间隙,仿佛被剑砍过一样,故名之。试剑石旁有石凳,石桌,石前有伏波潭,潭水如镜,游人在此欣赏景别有一番乐趣。

伏波山七星岩在市东普陀山西侧山腰,原是地下河,现为以洞景制胜的风景游览点。洞内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高出中层8到12米;下层是现代地下河,常年有水;中层距下层10至12米。供人游览的中层,犹如一条地下天然画廊,游程长达800米,最宽处43米,最高处27米。洞内钟乳石遍布,洞景神奇瑰丽,琳琅满目,状物拟人,无不惟妙惟肖。主要景点有石索悬锦鲤、大象卷鼻、狮子戏球、仙人晒网、海水浴金山、南天门、银河鹊桥、女娲殿。景物奇幻多姿,绚丽夺目。

七星岩芦笛岩在桂林市西北7千米处的光明山上,因洞口长有芦荻草,其可制牧笛而命名。芦笛岩是一个地下溶洞,深230米,长约500米,最短处约90米,其游程虽比七星岩短,但景色却比七星岩更奇。芦笛岩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玲珑多姿,景象万千,由此所组成的雄伟”宫殿”、高峻”山峰”、擎天”玉柱”、无边”林海”无不雄奇瑰丽,耀眼夺目,因此芦笛岩享有”天然艺术宫”之美称,与七星岩并列为”桂林两大奇洞”。芦笛洞内景点有狮岭朝霞、石乳罗帐、青松翠柏、盘龙宝塔、云台揽胜、帘外云山、原始森林、琉璃宫灯、远望山城、幽景留听等。

芦笛岩桂林漓江岩洞风景漓江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人们到桂林游漓江,主要是从桂林乘船顺流而下至阳朔这83千米的水程。这一带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画廊。沿途主要景点有漓江蓝湾、南洲岛、象鼻山、穿山、斗鸡山、精品上,净瓶山、磨盘山、冠山、绣山、仙人推磨、画山、黄山倒影、螺蛳山、碧连峰,书童山等。这里的景色无比秀美,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情趣。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漓江景色之奇还在山光水色之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各有其姿,变化万千。尤其是在春雨迷濛的早晨,江面象浮动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这时的山水就更具有一种朦胧之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胜景美如画桂林漓江风景区九马画山九马画山是漓江中的名山。峭壁面江而立,由于长年风雨剥蚀,岩石轮廓明显地出现许多层次,这些轮廓线条层次的明暗及色彩的变化,仿佛一幅画了许多骏马的壁画。传说当年敬爱的周总理我陈毅副总理前往漓江,总理仅用三分钟便数出壁上有九匹骏马,而陈毅副总理只数出七匹。九马画山因此得名。

兴坪古镇兴坪古镇是漓江畔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著名渔村,因柯林顿到此访使这个村落更加闻名遐迩。兴坪渔村处在风景如画的漓江边,村中房屋与圩上古建筑风格相仿,青砖黑瓦,坡屋面、马头墙、飞檐、画栋、雕花窗、鳞次栉比,结构独特,具有典型的明清期间桂北民居特色。村前漓江环绕,江对岸一带层峦叠嶂,鲤鱼山、金瓦山、元宝山、剑刀山、笔架山风彩各异;村后奇峰罗列,五指山挺拔峻秀,马颈山、天水寨雄奇险峻。

阳朔自古以来就有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阳朔的碧莲峰东瞰漓江,山腰有风景道、迎江阁、鉴山楼等游览点。沿风景道可观远山近水及历代摩崖石刻;登迎江阁的画窗,一窗一画,窗窗皆景;再登鉴山楼,可饱览阳

阳朔风光朔的奇山秀水。鉴山楼附近崖壁石刻很多,其中一个”带”字特别引人,据说内含”一带山河,少年努力”等笔意。在阳朔县城7千米处

古榕有榕荫古渡,这里的一株千年古榕,树大数围,盘根错节,浓荫蔽天,蔚然壮观。附近山水风光旖旎,可多停留观赏。

桂林漓江风景区范围大,景点众多,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全年可游览。

世界纪录世界最大的岩溶山水风景区–桂林漓江风景区纪录编号:Z-01203-1001-01

纪录性质:世界纪录

纪录来源:世界纪录协会资料库

纪录详细:世界最大的岩溶山水风景区–桂林漓江风景区

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绝闻名中外。桂林漓江风景区游览胜地繁多,在短期内只能择其主要景点进行游览,其中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独秀峰、伏波山、叠彩山)具有代表性,它们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漓江发源于兴安县猫儿山,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水程,漓江像蜿蜒的玉带,缠绕在苍翠的奇峰中,造化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景色最为优美的岩溶景区。乘舟泛游漓江,可观奇峰倒影、碧水青山、牧童悠歌、渔翁闲吊、古朴的田园人家、清新的呼吸–一切都那么诗情画意。2009年,桂林漓江风景区以83公里岩溶水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岩溶山水风景区。成为中国旅游的又一世界之最。

桂林漓江风景区百里漓江,百里画廊。漓江,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如诗如画的绝美景色早已闻名遐迩,著称于世。漓江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平乐至梧州,全长437公里。由桂林至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从竹江至阳朔航线54公里是国家级5A景区。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削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留诗、词于此。唐代诗人韩愈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来赞美漓江的秀美景色。

秀峰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秀峰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的中西部,南与象山区相接,北临叠彩区,东与七星区相连,西与临桂区接壤。

地貌秀峰区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

地形秀峰区有部分属平原地貌区主要是甲山街道,呈近南北向展布,地面平坦,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大致由北而南逐渐变低,海拔高度145~180米,相对高度10~30米左右。

土壤秀峰区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

气候秀峰区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毫米,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小时以上,平均温度19°C,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历史沿革汉元鼎六年(前111)秀峰区为始安县治所。”桂林山水甲天下”公元790年桂林地方官王正功在鹿鸣宴上第一次提出并刻于独秀峰石壁上,秀峰区由此得名。

唐武德五年(622)李靖筑子城于其处,明洪武五年(1372)曾于此筑靖江王府。以后历为郡、州、道、路、府、县治所.

民国31年合八桂、白龙2镇建立八桂区。 1950年4月改称第一区。1955年10月撤销区,成立百梓、榕城、白龙、三皇、北站5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7月撤销办事处,成立百梓、榕城、白龙、三皇、北站5个人民公社。1960年3月合为榕城区(公社)和三皇区(公社)。

1961年6月仍分为5个公社。1966年9月15日各公社分别改名为红星、向阳、红旗、东风、胜利。1979年7月19日撤销人民公社,在红星、向阳、红旗3个公社的辖区内建立秀峰区。1990年共辖28个街道居民(家属)委员会。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对桂林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划作相应调整:扩大秀峰区的行政区域,将原郊区甲山乡划归秀峰区管辖。

2005年8月,撤销甲山乡改设甲山街道办事处。2005年底,秀峰区辖3个街道。

行政区划 2012年桂林市秀峰区下辖3个街道。

秀峰区行政区划秀峰街道辖7个社区居委会乐群、解东、东华、解西、中心广场、百梓、榕湖

丽君街道辖8个社区居委会

甲山、桃花、骝马山、丽君、中隐、丽狮、九岗岭、蓖子园

甲山街道辖2个社区居委会;7个村委会

长海、红头岭;矮山、新立、桥头、甲山、唐家、东莲、官桥

资源植物资源

秀峰区有植物资源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植被以马尾松为主,林业主产杉木和毛竹。

矿产资源

秀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等。

水资源

秀峰区境内河流密布,主要以漓江及其支流为主。

经济综合 2011年秀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亿元,达6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33.15亿元,增长26.7%,全区财政收入4.763亿元,增长18.57%。

第一产业 2001年秀峰区优质谷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5%以上,初步形成了水产、家禽、生猪、莲藕、花卉苗木等5大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200元以上,2001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481元。

秀峰区夜景 2010年秀峰区以特色效益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

2011年秀峰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亿元,增长3.96%。

第二产业从1999年以来,全辖区累计投入技改资金就达3100万元,完成产品创新和升级换代项目1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年增幅均达10%以上,实现税收从1998年的787万元增长到2001年的1448万元,3年增长了83.99%。2007年1至9月,规模以上企业已完成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5.43%;规模以下企业完成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10.2%。

正阳欢乐谷·周末看台 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99亿元,增长11.5%;实现总产值19.89亿元,增长20.01%。

2011年秀峰区引进区外境内项目19个,到位资金15.08亿元,引进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4个,其中当年到位资金超亿元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705万美元,完成任务的100.71%。签约引进总部企业24家,在东协博览会上新签约项目2个。

第三产业秀峰区的中山中路、解放东、西路、十字街、正阳步行街、依仁路等路段勾勒出全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带,这一地带建有微笑堂商厦、八桂大厦、桂林大世界、文化大厦、王城商厦、小香港地下商城等多家大型商业购物中心。

发达的酒店业 1998年,该区的财政收入仅3850万元。自1999年以来,该区的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达32.43%,2001年达到了8942万元。2007年头9个月,全区财政收入已达7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全年的财政收入可望突破亿元大关。

2011年该区家电、汽车、机车下乡补助1900多万元;完成家电下乡销售额1.29亿元,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8亿元,增长18.0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0%以上。

社会文化风貌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官桥自然村文化室是桂林市最大的自然村级文化室,在文化室内设有宣传栏、黑板报和村文化活动展示栏,摆放各类书籍达3000多册。此外,还增设了村阅览室、村活动室、村综合活动室等3个工作室。

邻里节活动秀峰区文化馆2007年上半年接待5万人次,开设舞蹈、声乐、古筝、彩调、小品、作文、日语等培训班31个班次。

该区每年定期组织辖区18个社区和自然村的文艺骨干进行辅导培训。全区共有社区、乡村业余文艺队伍近40支。

正阳欢乐谷·周末看台

从2006年开始,秀峰区为繁荣街区经济在正阳步行街开展的”正阳欢乐谷·周末看台”,节目主要以时尚前沿休闲新悦为主体,同时,把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完美交融。

首届”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艺术节”上,顾问团成员创作的现代桂剧《砸锁》获得过本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第一名。2004年开始的全国文化先进社区评选,桂林市的三个”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部花落秀峰。

城乡建设 2011年秀峰区新建农村垃圾收运场所13座,甲山道口垃圾中转站建设基本完成。荣获桂林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特等奖。城市管理考评连续三年获桂林市特等奖,被桂林市推荐为自治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2007-2011五年规划优秀城区。

环保 2011年该区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覆核工作有序开展,烟尘控制区继续保持100%覆盖率,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顺利推进,鲁家新村建设获得上级环保资金支持100万元。万元GDP能耗下降、建筑节能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公共机构水、电、油等各项消耗指标下降3%。

民生 2011年秀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74元,增长10.74%;农民人均纯收入7833元,增长16.9%。市、区两级16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人民民众享受到了更多实惠。

2011年秀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3.8%。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扶贫济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工作稳步推进,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及居家养老覆盖面不断扩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发放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847万元。

教育 2011年秀峰区属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画完成。西山国小综合楼重建工程完工,学前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解西幼稚园博文园成功开园招生。

秀峰区 2011年秀峰区在桂林市县(区)中率先完成中国小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作,示范性图书室建设完成近50%。2011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及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圆满完成。

旅游概况辖区风景名胜星罗棋布,有漓江、桃花江、芦笛、独秀峰、西山、隐山、甲山千年荷塘等自然景观与宋代古南门、明代藩王府第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等。

旅游设施旅游服务设施齐备,大宇大饭店、漓江大瀑布饭店、榕湖饭店等数十家星级豪华宾馆是四海宾朋理想的下榻之地。同时南临汽车总站,北通火车始发站,西靠两江国际机场,交通通信便捷通畅。

景点独秀峰

有桂林主峰之称,与叠彩山、伏波山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有”南天一柱”之誉,独秀峰有大量摩崖石刻,宋代学者王正功最先写出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名句就刻在峰麓石壁上。

靖江王城漓江景区

桂林漓江风景区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该风景区以桂林市区至阳朔县的漓江两岸自然风光为主,从桂林叠彩山到阳朔碧莲峰,水程83公里,习称百里漓江,是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丰富和集中的地带,为桂林山水精华所在。沿途著名景点有:訾洲、磨盘山、黄牛峡等。

靖江王城

位于市中心的独秀峰下,是明代靖江王府。宋代时这里是铁牛寺,元代改为大国寺,后又称万寿殿。明太祖朱元璋封其重孙朱守谦为靖江王,此处是藩邸。朱守谦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开始建府,历时20年才完工。

芦笛岩

是国家4A级景区。芦笛岩洞口位桂林市西北桃花江右岸的光明山南侧,是桂林著名的旅游洞穴之一,芦笛岩与七星岩齐名,但风格各异。如比作绘画,七星岩富于写意,芦笛岩重于工笔;喻为雕刻,七星岩则精雕细刻。洞内景观奇幻灵妙,有高大的”山峰”、茫茫的”林海”、神秘的”宫殿”,被誉为”大自然艺术宫殿”。

桂林漓江风景区名优特产桂特秀峰区的名优特产有:桂林米粉、桂林腐竹、漓江啤酒鱼、荔浦米饼、马蹄等。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圆细、爽滑、柔韧,具有独特的风味。其做工考究,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

桂林腐竹

桂林腐竹大约盛行于唐代,沿袭至今,腐竹成了桂林的传统食品。得益于漓江和桃花江水泡浸大豆以及传统的特别制作工艺。成品颜色淡黄、油面光亮、枝条肥胖、空心松脆、品质优良。

漓江啤酒鱼

漓江啤酒鱼像川菜中火锅鱼的做法,先煎,再放啤酒及各种调料烧制而成,鱼不易烧糊且受热均匀,入口果然鲜辣可口,无腥味。

漓江啤酒鱼

桂林山水的主要景点(简介)

1、龙脊梯田

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其线条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这就是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距龙胜县城27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景区面积共66平方公里,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间,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虽然南国山区处处有梯田,可是像龙脊梯田这样规模的实属罕见。

2、独秀峰

坐落在漓江之畔的独秀峰·王城景区,是以桂林“众山之王”独秀峰为中心,明代靖江藩王府为地域范围的精品旅游景区。

这里有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有保护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府,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自然山水风光与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阅尽王城知桂林”。登临独秀峰,饱览漓江美景;徜徉月牙池畔,享受桂香碧影。

3、月亮山

月亮山,位于桂林市平乐县青龙乡郡塘村,是目前中国所有月亮山当中最秀丽、最险峻,也是最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当地村民正准备把这里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同时,这里也非常适合户外攀岩运动。2011年春节,这里将举行万亩油菜花节。全世界的游客可以一睹她的风采。

4、桂林芦笛岩

芦笛岩洞穴位于著名旅游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北桃花江右岸的茅茅头山(又称光明山)南侧,是中国负有盛名的旅游洞穴之一。芦笛岩过去常有野猫和小兽出没,因而叫它“野猫岩”。

后来又因洞口附近丛生芦荻草,用此草做成笛子,吹起来音色柔美,如袅袅仙乐,又如山涧流水,于是人们就把洞名改为“芦笛岩”。昔日野兽出没的地方,如今已变成了“人间仙境”,被誉为“地下艺术宫殿”。

5、天门山

该景区方圆10平方公里,山形峻秀,岩壑多奇,源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三十八岩、十九涧、二潭、六泉、八石等构成“百卉谷生态景园”。

汇天下本草于一地的百药谷,药香盈溢。主峰“三娘石”宛如一柱擎天,“天门壁画”、“天脊”、“一线天”“忘忧泉”、“桃花岛”、“天门古寺”等20多处绝好佳景,汇聚成仙山琼阁之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

    本文地址:https://www.mydack.com:443/lvyouzixun/5527.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