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位于上海市青浦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名山。佘山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在这片土地上,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佘山,探寻其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响。
一、佘山之自然
1. 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佘山总面积约为2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9.8米。山势起伏,峰峦叠翠,素有“上海之巅”的美誉。春天,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夏天,绿树成荫,清凉宜人;秋天,红叶满山,美不胜收;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四季更替,景色各异,让人流连忘返。
2. 生态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突出
佘山生态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突出。据相关资料显示,佘山共有植物1000余种,动物150余种。其中,珍稀植物如银杏、水杉、金钱松等;珍稀动物如金钱豹、黑麂、白颈长尾雉等。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佘山增添了无限生机。
二、佘山之人文
1.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佘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史书记载,佘山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自古以来,佘山就是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之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题佘山》、宋代诗人苏轼的《游佘山》等。
2. 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
佘山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有:
(1)佘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寺内建筑古朴典雅,香火旺盛。
(2)天马山:又名天马峰,是佘山的主峰。山顶有一座天马寺,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香火鼎盛。
(3)大佛寺:位于佘山东麓,始建于唐代,是上海地区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寺内有一尊高约18米的释迦牟尼佛像,气势恢宏。
(4)佘山天文台:始建于1928年,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天文观测机构之一。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处集科普教育、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景点。
佘山,这座充满魅力的名山,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在这里,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共同走进佘山,感受其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响,领略这座名山的独特魅力。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点介绍
已开放的东佘山与西佘山,是佘山的东西两峰,青(浦)松(江)公路穿越于两峰之间。佘山古来多竹,笋有兰花味,又名“兰笋山”。
在九峰中,西佘山高度仅次于天马山,海拔97.2米,东佘山以海拔72.4米列于其后。
佘山山地面积约116.7万平方米,其中西佘山约60万平方米,东佘山约56.7万平方米。佘山竹木葱笼,又有泉石之美,胜景甚多,徐霞客曾五度来游。宋代在山下建三座寺院,明代建的山庄别墅更多,知名的有遂高园、东佘山居、西佘山居、白石山房、白石山庄等。这些古迹和胜景在清初以后逐渐湮没。1993年开始修复了部分旧景点,并建了一些新景点。 山体呈东南—西北走向,有南北两峰,主峰在北,西南山脚临河。山上原有的木鱼石、骑龙堰、沸香泉、眉公钓鱼矶、白石山亭等历史景点已整修,新建观光塔、森林浴场、仙人洞、骑龙亭、龙潭、滴水观音等景点,并建造了竹楼、竹迷宫、竹牌楼、竹径、竹桥、竹亭、竹筒街等,以体现佘山地区的竹文化。
南大门
为东佘山园的正门,设于南高峰西南的山脚下,门似“山”字,三跨尖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4米,宽34米。门内是一片宽敞的水泥地坪,一条宽8米、368级的花岗岩梯道直上南高峰。梯道两旁林木高大,在近终点的南侧有白石山亭,是游人登梯道后小憩及浏览南部山景的佳处。
眉公钓鱼矶
位于南大门内东山麓临河处。明末文学家陈继儒(号眉公)晚年在南麓筑东佘山居,闭门著书治学,攻金石书画,有60卷《陈眉公全集》传世。首都故宫博物院、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均收藏了他的诗画。陈闲暇时以垂钓为乐,此矶石为眉公垂钓处,故名。
观光塔
位于海拔65.5米的南高峰顶,为高20多米的原森林防火望塔改建而成。塔圆柱形,观光平台覆盖塔顶呈蘑菇状展开。游人可从塔外螺旋扶梯登上平台一览九峰胜景,晴朗天气可在望远镜中见东方明珠塔及杨浦大桥、南浦大桥。
沸香泉
位于南北两峰间的半山麓。泉自石罅中出,清洌可口,而带温性,泉旁石上刻有篆文“沸香泉”三字。
骑龙堰、骑龙亭
骑龙堰系沿南北两峰之间的西山谷越过山口循东山谷而下的石径,以整齐的块石砌就,宽约1米,两旁树木浓荫蔽日,西山谷下路旁立“骑龙堰”石碑。石径跨山口处建混合结构方亭,名骑龙亭,沿山脊而建的联结两峰的小路亦穿亭而过。
黄巢洞
位于西面山腰林木深处。民国25年《佘山小志》载:“山有黄巢洞,凡八所,今多崩坏,间存瓮砖,相传为黄巢之乱避兵者。”现还存有残穴,每洞可容数十人。
木鱼石
位于北峰北面山脊西侧,是一堵形若游鱼的石壁。古人传说天阴时倚石聆听,隐约有木鱼声或歌声细语,其实是竹林中所发出的竹啸的回声。 西佘山园是佘山九峰中环境最好,面积最大最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它以秀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宗教文化、茂密的竹林、峻峭的山峰和雄伟壮观的山顶建筑吸引着中外游客。东佘山园内建有百鸟苑,这是目前最大的一个集科普、观赏为 一体的鸟类景点。百鸟苑依山矗立20根高达20-40米的钢柱,近3万平方米的聚乙烯网覆盖整个鸟苑。苑内鸟类有50余个品种,5000多只鸟。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近十种。
天主教堂位于西佘山山顶北部,占地70余亩,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1925年翻造扩建,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从堂基到十字架尖顶高38米,东西长56米,南北宽25米,内设座位3000个,被称为“远东第一教堂”,是佘山的标志。整座建筑造型独特,南长北短,东宽西窄,内圆外尖,内石外砖。大堂融多种建筑风格于一炉:拱顶、甬道为罗马式;廊柱为希腊式;尖顶为哥特式;橄榄形钟楼为以色列式;东端小圆顶为西班牙式;清水壁、斗角地砖、琉璃瓦为中国式。堂内采光极好,各个空间光差很小,依靠拱顶的回音,不用电声设备也能使全堂人清晰地听到布道声。
佘山天文台位于山顶南部,由耶稣会神甫集资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圆形拱顶及0.4米天文望远镜均订购于法国。解放后隶属于紫金山天文台,1962年起改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1987年在天主教堂西侧建新天文台,安装了国产的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旧天文台供游客参观。
佘山修道院位于西南山麓。此地原有宋治平二年(1065年)建的宣妙讲寺,毁于抗日战争前,1985年在此建修道院,成为专门培育中国天主教神父的摇篮。修道院占地约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具有哥特式风格,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清静。
天主教中堂位于南侧山腰部。同治二年始建时仅有五间平房,为传教士休养憩息之所。以后不断扩建,现今的中堂重建于光绪二十年,可容500多人,堂前圆形广场西侧有3亭,亭内分别供耶稣圣心、圣母及亚瑟的塑像,合称“三圣亭”。
佘山地震基准台 坐落在竹树掩映的西佘山东麓边的佘山地震基准台,前身是上海观象台,已有百年历史。佘山地震基准台属国家地震局一类台,配有各种先进的观测仪器和专门人才,为国内外提供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和数据,曾多次参加过国际地球联测。 护珠宝光塔俗称“斜塔”,位于天马山中峰之右,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由横山乡人许文全建,距今已有923年之久。塔七级八面,砖木结构,高20余米。塔身虽小,但屹立山间,显得挺拔秀丽。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高宗赐五色佛舍利藏于此塔内,故时显宝光。到了清代,天马山香火仍极旺盛。据清人诸联的《明斋小识》记载: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寺里演戏祭神,燃放爆竹,因而起火,烧去塔心木及扶梯、楼板等,塔梯、腰檐、平座也都毁坏,仅剩砖砌塔身。塔身上截西南角留有残木一段,便是明证。后有人在陈砖缝中发现宋代元丰钱币,遂不断拆砖觅宝,使塔底西北角砖身渐被拆去,形成约2米直径的大窟窿。由于地基变动,使塔身逐渐向东南方向倾斜6°51′52″,塔顶中心移位2.27米,故俗称斜塔。据《人民日报》报道:护珠宝光塔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还倾斜1度多,可称世界第一斜塔。1983年3月,此塔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位于小昆山镇荡湾村北,整座墓园由牌坊、碑亭、墓基组成,高2米多,占地近3亩。1961年陈毅同志亲笔题写墓碑,1980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佘山的主要景点
佘山圣母大殿是与法国罗德圣母大殿齐名的上海佘山天主教堂,也称远东圣母大殿。该堂于1871由法国传教士始建。1935年落成。它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采用无木无钉无钢无梁的四无结构,堪称不对称的典范。从20世纪40年代起即为世界闻名的天主教圣地,也是国内天主教最主要的朝圣地。
佘山圣母大教堂于公元1871年由法国传教士始建,1925年翻造扩建,至1935年落成。 大殿东西长56米,南北宽25米,建筑面积为1400平方米。建筑平面呈拉丁式十字形。从殿基到十字架尖顶高为38米,其中到拱顶为17米,到硫璃瓦为22米。大殿设座位1000个,可容纳约1500名的教友。
这座罗马过渡风格的教堂,有“四无”之称,即无钉无木无钢无梁,堪称不对称的建筑典范。五彩花玻璃大小不一,神像各异。建筑造型南长北短,东宽西狭,内圆外尖,内石外砖。大殿集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其拱形、甬道为罗马式,廊柱为希腊式,尖顶为哥特式,橄榄形钟楼为以色列式,东端小圆顶为西班牙式,清水壁和斗角地砖为中国民族式,硫璃瓦则为中国宫廷式。殿内冬暖夏凉,采光极好。廊柱和斗拱之间的壁槽具有良好的吸潮功能和清洁功能。
1942年9月12日,罗马教宗庇护十二世册封佘山教堂为乙级宗座圣殿(minor Basilica),这是远东第一座受到教宗敕封的圣殿。
上海天文博物馆
上海天文博物馆坐落在上海西南郊的历史名山——佘山之巅,它的前身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佘山天文台。1872年,天主教的巴黎耶稣会传教士在上海建立了徐家汇天文台,从事气象、天文和地磁等观测、预报。1900年,又在佘山新建一座天文台,安装了从法国购置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它在当时是亚洲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在上一世纪伴随中国和西方的几代天文学家度过无数不眠之夜,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天体照片。直到80年代上海天文台自行设计制造了更先进的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这架“世纪望远镜”才逐渐退出从科研第一线。
除了文物展览厅,上海天文博物馆内还有“佘山之巅”纪念石碑,佘山之巅基岩点,以及一处国际经度联测的基本点。 东佘山园海拨74米,山地面积800余亩,山地钟秀、林木葱郁、景冠九峰。山上动植物资源丰富。这里尤以山间所产竹笋有兰花幽香而著名,当年清康熙帝南巡至此,品赏后即御书“兰笋山”三字,并赐名此笋为“兰花笋”。早在明朝,山上就建有遂高园,白石山庄,眉公钓鱼矶等十景。大旅游家徐霞客曾三游佘山,他的万里之行就起步于此。
回归自然,以竹为景,以竹为营,以竹为胜是公园的一大特色,营造着公园清幽宁静的氛围。修复和新建的名胜古迹,游乐景点30余处恰到好处的点缀在南北两峰。这里四季如春,花香鸟语,有50余种近万羽鸟类的森林百鸟园落户园中。东佘山园已成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每年中国农历九月初九举办的“重阳登高节”是适合老年人游乐的特色节目,很受老年人的青睐。 客运索道是上海地区仅有的空中观光缆车,游客可随意上下,尽情观赏东西佘山的风光景色。索道全长1080米,高差80米,共挂18只吊厢,进站时慢速,出站时行速最高为每秒3米,乘座舒适,富有乐趣。
客运索道已于2008年上半年拆除。 森林百鸟苑位于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佘山园内,占地2万余平方米的鸟园内,饲养各种鸟类50余种,近万羽,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白鹤、丹顶鹤、绿孔雀等,园内鹦鹉馆从国外引进的鹦鹉种群让人流连往返,水禽池内野鸭,黑天鹅成双结对,白鹤,丹顶鹤在池边悠闲自得地踱步。林间百鸟鸣翠,红嘴蓝鹊、太平鸟、相思鸟等立于枝头之上。灰喜雀、鹦鹉等“人鸟对话”、“升旗”、“打蓝球”、“打水”等鸟技表演、更是让人捧腹不止。
森林百鸟园是上海地区唯一的知鸟、爱鸟、护鸟科普教育基地。 森林宾馆坐落于被赞誉为“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东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南山麓,幢幢欧式别墅掩映在浓郁深香的山色中。森林宾馆上有万竿翠竹,下有参天古木,瀑布潺潺,飞鸟啼鸣,宜居住与集会。
宾馆拥有标准客房,套房,豪华套房和会议中心,配有中央空调、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兼备餐厅、舞厅、桌球房、棋牌室、网球场、健力房、医疗保健站等,供赏景、度假、休闲、娱乐、健美等多项活动。 上海政法学院,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佘山西北侧,是距离佘山最近的大学,依山傍水,安静又优美,横跨松江青浦两区,占地面积1078.60亩,被誉为“佘山脚下的花园学府”。
2013年9月,上海政法学院被确立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上海佘山有什么景点
上海佘山分东西佘山,海拔分别是98米和97米,是大上海的后花园,更是东南亚地区的天主教圣地,园内十二座山峰犹如十二颗大小不等的翡翠从西南趋向东北。
西佘山园景区是云间九峰中环境最好、面积最大的景区。是远东第一大天主教堂——佘山天主教堂和中国第一座天文台——佘山天文台的所在地。西南坡的茶园是唯一的“上海龙井”产地。
东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体钟秀、林木葱郁,动植物资源丰富,尤以山间所产竹笋有兰花幽香而著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