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图片(南京博物院图片高清)

南京博物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自1933年建成以来,它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场所。今天,让我们走进南京博物院,感受千年历史的厚重与魅力。

一、博物院的历史与建筑

南京博物院的前身是国立中央博物院,成立于1933年。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正式更名为南京博物院。博物院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达42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有3123件。

南京博物院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元素。主体建筑为仿古式,屋顶采用琉璃瓦,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庭院式布局,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成为我国博物馆建筑的典范。

二、博物院的文化内涵

南京博物院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基地,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陶瓷艺术:南京博物院馆藏陶瓷器种类繁多,时代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均有收藏。其中,以明清时期的青花瓷、釉里红瓷、彩瓷等为代表,展现了我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2. 青铜器:南京博物院馆藏青铜器数量众多,包括礼器、兵器、生活用品等。其中,西周时期的“四羊方尊”、春秋时期的“曾侯乙编钟”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3. 书法绘画:南京博物院馆藏书法绘画作品丰富,涵盖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其中,宋代的《清明上河图》、元代的《富春山居图》等均为传世名作,展现了我国书法绘画艺术的精湛技艺。

4. 民间艺术:南京博物院馆藏民间艺术作品丰富多彩,包括剪纸、刺绣、泥塑、陶瓷等。这些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我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

三、博物院的传承与发展

南京博物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下为博物院在传承与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1. 学术研究:南京博物院拥有一支强大的学术研究团队,致力于文物考古、历史研究、艺术研究等领域。近年来,博物院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2. 公众教育:南京博物院积极开展公众教育活动,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研学旅行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我国历史文化。博物院还建立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为公众提供便捷的线上服务。

3. 国际交流:南京博物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博物馆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过举办国际展览、学术研讨等活动,推动我国历史文化走向世界。

南京博物院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院将继续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南京博物馆有哪些

南京有多个博物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南京博物院:

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之一,现为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藏品丰富,涵盖古代文物、民俗物品、艺术品等多个领域。建筑本身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是一大亮点。

南京民俗博物馆:

主要展示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和民俗特色。定期举办各类民俗活动,让参观者深入了解和体验南京的传统文化。

其他南京博物馆:

南京科举博物馆:展示科举制度及其影响的相关文物和历史。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南京大屠杀事件,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和遗物,是重要的历史教育场所。

这些博物馆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示体系,是了解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南京博物院参观记作文

南京,是一个特别的城市,因为历史给它划上了沉重的一笔,以致于一提起南京,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大屠杀。以下是作文栏目我为你带来的《南京博物院参观记作文》10篇,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南京博物院参观记作文:篇一】

南京是闻名世界的“六朝古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着许多的名胜古迹,现在我就向你介绍江南地区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时代的建筑———南京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坐落在朝天宫,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红色的墙掩映在高大的绿树丛中,显得宏伟壮丽。

刚刚进入大门,远远望见一块牌坊,上面写着“檑星门”三个大字。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三只石狮子,他们神态不一,姿态各异。门前的斜坡十分平滑,许多小朋友在滑滑梯,滑出了一道道痕迹。据说檑星门是当时招贤纳士的地方,许多有才能的人都会聚集于此。庭院的中间有一尊孔子像。他双手自然地放于前侧,神态端庄,若有所思。看着孔子的塑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鼓乐声就在耳边想起。

拾级而上,来到大成门。大成门共有五个门,中间的门又高又大,是皇上走的;中间左右两侧则是亲王和郡王走的,而最边上的门则是文武大臣走的。可见,古代的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跨过高高的门槛,眼前一片葱绿:银杏,榆树高大挺拔;冬青,翠柏郁郁葱葱,整个庭院显得安静而又充满生机。不远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长33米,进深达18米,门前有很宽的石阶。大成殿有九脊重梁,每道重梁的末端有龙,栩栩如生。大成殿里正进行《六朝风采》展览,以大量的珍贵文物、模型和图片资料,反映了六朝时代南京地区的文明成就,展现了六朝文化的辉煌风采。

大成殿的左右两侧是东西厢房。西厢房里珍藏着许多稀世珍品。如“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皿、陶人面雕塑和玉雕品;东吴“甘露元年”铭青瓷熊形灯……藏品十分丰富,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向东走,沿着弯曲的长廊,穿过圆形门,来到御亭阁。御亭阁里有御亭碑,碑是由碑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碑身长约3米,宽1。2米。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来到朝天宫,在此写下五首诗。虽然历史的年轮跨过几百年,但碑上的字至今清晰可见,保存完整。

站在御亭阁遥首翘望 ,飞云阁是一个不大亭子,亭角向上,状如飞翼。飞云阁是整个朝天宫的最高处,遥想当年,站在飞云阁,鸟阚美景是何等的快意。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南京正以他灿烂的文化,博大的胸怀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作为一个南京人,我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骄傲。

【南京博物院参观记作文:篇二】

星期六下午,我和妈妈来到南京博物院,想观赏观赏这里多姿多彩的文物。

我们先来到艺术馆,观赏各地名画家的作品。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傅抱石先生的画。瞧,在毛主席一首关于反国民党围剿的诗旁边,有一幅极为醒目的画,画上画着一片片美丽的江山,但在青山绿水的脚下,有着大片大片的鲜红,那不是美丽的枫树,而是解放军战士与敌人拼杀时流下的鲜血。

走出艺术馆,我们来到了特展馆。特展馆中有许多文物,这些文物个个像新的一样,光彩夺目。刚进馆门,就看见电梯边有一个屋子,门头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镇院之宝”—— 一个清朝的转旋瓶。瓶高60.5厘米,口径20厘米。它由盖、颈、外瓶、内胆、夹层和底盘等部分组合装配而成。瓶盖顶上镶着一颗粉红的玛瑙,瓶颈和瓶身是用蓝釉金彩装饰,瓶身上有四副画,是镂空的,画上乾隆皇帝骑马奔来,仪仗侍卫相拥,远处山峦隐约可见。转旋瓶结构奇巧,造型端庄,装饰华美,做工精妙。特展馆里还有各种各样金光闪闪的菩萨,皇帝的龙袍,各式瓶罐……,我和妈妈目不暇接,十分赞叹古人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条件下,是怎么做出如此精美的作品。

接着,我们又来到历史馆,这里有恐龙化石,还有一些犀牛和大角鹿的化石,再往前走看到几个陵墓,不同的社会阶层,陪葬品也不一样。还有编钟、刀剑等文物。

南京博物院的藏品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真让人叹为观止!

【南京博物院参观记作文:篇三】

啊!放寒假了,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去参观南京博物院。有着八十年历史的南京博物院门口人山人海,但却挡不住我对历史的好奇和向往。

走进大门,美丽而雄伟的博物院就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禁为它的壮丽而叹为观止。随着涌动的人群,我们来到了艺术馆。艺术馆里有八个展厅,按照艺术分类设有古代绘画、书法、雕塑等专题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中华五千年的结晶,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内涵。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现代杰出工笔花鸟画家——陈之佛的作品《春江水暖》。那是陈爷爷在一九六一年的作品。画中的野鸭子栩栩如生,仿佛像真的一样,岸上的桃花一朵朵绽放,给春天带来了无限生机。这真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跟随着人们的脚步,我们又来到了历史馆。了解了江苏古代文明,江苏傍江临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所在的长江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瞧!那把经历了历史洗礼的战国宝剑,却依然银光闪闪,锋芒毕露,十分锋利。一刹那,仿佛回到了那金戈铁马的古代疆场。忽然我又看到了那袅袅炊烟,原来看到了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陶罐和器皿。这些陶罐有的保存的很完好,有的残破不全,可是仍然可以看到那精美的图案。一件件都是艺术品。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心灵手巧和充满智慧。

最后,我们来到了特展馆。看到了镇院之宝——乾隆转旋瓶。它是乾隆官窑的新品佳作,是一件与乾隆皇帝东巡行围有关,并充满怀旧之情的纪念性作品。在转旋瓶上有着近处匍匐的臣下,乾隆帝策马而来,仪仗、侍卫相拥,远处山峦隐约。它是一个蓝釉金彩外观的瓶子,外表金碧辉煌。转旋瓶结构奇巧,造型端庄,外装饰华美,内装饰精妙。它的制作借鉴了珐琅、绘画、青铜、玉石、园林、牙雕、小木作、机械技巧等工艺手法,使转旋瓶富有时空变幻的艺术观赏效果。转旋瓶美丽、高雅,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在这里,我们获得了历史知识,欣赏了高雅的艺术,从中得到了身心的愉快……从这些文物当中,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劳动人民是多么的勤劳勇敢、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多么博大精深!

【南京博物院参观记作文:篇四】

早就听新闻说有着80年不凡历史的南京博物馆,如今焕然一新,再次对公众开放。我早就想去一睹为快了,但是因为平时学习比较紧张,一直没有去成。利用寒假,我和妈妈去参观了南京博物馆。

一进大门便看见一副五颜六色的奔马图在博物院中央,显得格外耀眼。现在的南京博物院总体分为六个馆:历史馆,艺术馆,数字馆,民国馆,非遗馆和特展馆。展馆里的游客非常多,我的妈妈顺着人流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

其中,民国馆令我印象深刻。它主要通过老南京街巷的情景再现,直观展示民国时期的市民生活。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把当时的建筑场景真实还原,也让我们了解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环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火车站,站内陈列着民国时期的蒸汽火车头,它们现在已经光荣退休了,高速列车取而代之了老式火车,我不由得感叹科技发展的迅猛。踏入民宅,我发现民国房屋用的窗户都是靠两根铁杆分别插在两边来控制开关的,和我们现在的窗户大有不同。那里还有许多民国时的店铺,像名闻遐迩的太平西餐厅,历史悠久的交通银行,古朴的邮政局,还有富豪绅士乘坐的老爷车,街头巷尾的挑担郎,非常富有民国风情,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置身于场馆中,仿佛时光倒流,恍然回到了民国时代。

最让人感受深刻的是历史馆。它主要展示了人类在古代的文明,文化与艺术。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不但会创造工具来干活,而且也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在碗,锅,盆之类地东西上面开始装饰花纹,有简单的人、鱼、鸟的图案,馆内陈列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南京博物院参观记作文:篇五】

南京博物馆位于中山门旁,远远望去,它古色古香。当我迈进南京博物馆大门时,仿佛置身于五百年前。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华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还未进入南京博物馆时,我的目光就被门前的石雕牢牢吸引住了,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石马微抬前蹄,从它的眼神中流露出对自由奔腾的渴望。我抬头看了看珍藏着悠久历史文物的南京博物馆,不禁十分迫切地向往进去参观。

进门后,玉器馆、青铜馆、云锦馆、瓷器馆中精美的工艺品令我目不暇接,惊叹不已。心想: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竟富有如此大的创造力,真令人难以置信。

我走进了金雕馆,一边走一边看,忽然,我在一个名叫“金蝉玉叶”的金雕前放慢了脚步。这是一只形神毕肖、金光闪耀的蝉,栖息在碧绿的玉叶上。被玉叶托举的金蝉侧身翘足、双翼略张、嘴巴微开,好象在奏鸣。它那两颗圆溜溜的大眼睛紧盯着远方,仿佛在寻找自己的伙伴。我看着这只妙趣横生的金蝉,心想:原来古人也有这么一份“童趣”啊。如果没有那玻璃保护层,我早就伸手去摸摸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了。

走着走着,我的好奇心突然又被一个名叫“金兽”的宝物吸引住了。它就像一块磁铁,让我的目光无法从它的身上转移。它曲腰团身,伏在地上,张牙露齿,神态警觉,眼睛炯炯有神。我闭上眼睛,在想象中见它两眼射出寒光,吼声震天,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不仅仅刻画出了它的模样,而且还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它的灵魂!

看着看着,我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在不知不觉中放慢了脚步,用心去细细地观赏每一件工艺品。时光在飞快地流逝,但我却浑然不觉,当我参观过所有的古物后深吸一口气,不由自主地赞叹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凭着自己的双手制造出了这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工艺品!”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既然古人都能做出这么多精妙绝伦的工艺品,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呢?我们要在未知的“海洋”中不断求索,造福人类!

【南京博物院参观记作文:篇六】

今天我们参观了位于中山门内的南京博物馆,那里的文物让我们眼花缭乱。

走进南京博物院大门,印入我眼帘的是两个仿古的古典式建筑,门楣的大匾上镶嵌着金字——“南京博物院”、“物华天宝”。

进入“物华天宝”大厅,共有上下两层,电子屏幕介绍有漆器、瓷器、陶器、云锦、青铜器……一共有12各不同的展区。

我们先参观了玉器陈列馆。这里展示的玉器可都是我国古代的杰出作品啊,象征着我国古代的繁荣昌盛和制造玉器的高超水平。每件玉器都巧夺天工。其中有一个很像闻名遐迩的和氏璧。它扁平圆形,中钻圆孔。壁正背两面遍饰美丽的花纹,花纹分内、外圈,外圈为变形龙凤纹,内圈是谷纹,排列密布齐整,真是美轮美奂。还有一件银缕玉衣也引起大家的关注,它是有无数个许许多多的如同麻将似的玉牌做的“战袍”,而连接真玉牌的线是一根根银光闪闪的银丝,真是精品啊!同学门密密麻麻的围在展台边,鼻子都贴在玻璃上了,久久不肯离去。

一进云锦陈列厅,就被精美的云锦惊呆了。威严富贵的龙袍最抢眼。龙袍宽大而又大气,中间有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龙,仿佛金龙在保护龙袍。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

参观完南京博物院,我们被祖先的聪明才智、高超技艺、勤劳勇敢所震撼,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为而骄傲。

【南京博物院参观记作文:篇七】

今天下午,我、妈妈和岳瀚雯一起去了南京博物院。

接着我们玩了民国馆,民国馆重现的民国南京的一条古街,有复古的轿车、公交巴士、邮政局、首饰铺、诊所、酒馆、照相馆还有火车站呢!还有电视才能看到的黄包车。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看了这2个馆,历史馆、艺术馆、特展馆走马观花看过。所以我们一致认为数字馆最好玩,在这里,我们不仅了解到古代中国文化,还能看到未来世界我们即将实现的神秘世界。我喜欢数字馆,希望大家也能到南京博物院参观。

【南京博物院参观记作文:篇八】

早在放寒假前,我就听说“ 南京博物院 ”从大年初二开始实行免费参观,所以我和爸爸、妈妈在大年初三、初四两天一头钻进了南京博物院,穿梭于各个展馆之间,大饱了眼福。

初三下午一点多,我们坐车来到了博物院,远远望去,门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看来大家都想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先睹为快。刚进博物院大门,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观众的队伍从展馆门口的领票处顺着台阶向下,沿着博物院道路的一侧都快要排到大门口了,两百多米的队伍就像一条弯弯曲曲的长龙,真是太壮观了。因为观众太多,所以博物院每过十分钟才放一百位观众进入展馆。即便如此,长长的队伍中却没有一个人拥挤、插队的,大家都安静地排着队,耐心地等待着,队伍缓缓地向前移动,秩序井然。排了大概四十分钟,终于轮到我们了。

我们随着人流,迫不及待地走进展厅,兴致勃勃地观赏起来。只见大厅分成上下两层,每一层有好几个陈列馆。我们在上层依次参观了书画陈列馆、云锦陈列馆、玉器陈列馆和征集文物陈列馆。我对征集文物陈列馆里的文物特别感兴趣,参观了很长时间,每一件文物我都仔细欣赏,认真阅读文字介绍。特别是小巧玲珑的昆曲玉玩,我看了又看,久久不愿离去。这套玉玩是微型的昆曲道具,有鞋、凳子、灯笼、兵器、书、官帽等等上百件之多。每一件都造型逼真,做工精致,让我百看不厌。虽然每个陈列馆里都有很多观众,但大家都全神贯注地观赏文物,即使要交谈也是小声地窃窃私语,展厅里非常安静。

正当我看得流连忘返的时候,已经到了闭馆的时间,我真想再多看几眼啊,可是也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虽然今天的观众很多,但是我发现无论是展厅的地面还是展馆外的路面都很少有垃圾,大家都自觉地把杂物扔进垃圾箱里,整个博物院绿树成荫,既整洁又干净,让人心旷神怡。

南京博物院的展览真是太吸引人、太好看了,我和爸爸妈妈说好以后要经常来参观。

【南京博物院参观记作文:篇九】

今天我来到一个有着80年平凡历史的南京博物院,而且它还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院。我记得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博物院要做的不再是单纯的文物展现,而是展现文物之间的联系,以及文物折射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我们走进了博物院的历史馆我发现里面真是很大很宽敞。何老师带我们来到了远古印象我看到了猛犸象、大鹿、东北野牛。何老师带我们仿佛穿越到青铜器时代我看见了青铜鼎、车马器。我们又穿越了秦汉时代我看到了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行灯。接着我们又走进了六朝时代我发现了青瓷羊、石辟邪。在明清时代经济繁盛文化鼎兴有“盛世江南”之称。南京的云锦、刺绣、玉雕、扎染、紫砂都是世界有名的。这说明了江南人的智慧!

南京博物院如此宏大,耗资亿万。今天却可以让大众免费参观。我想这些钱一定是国家税收收取的钱,今天真是让我体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南京博物院参观记作文:篇十】

昨天,我和好朋友胡明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

我们手牵着手,先参观了艺术馆,馆里陈列了许多的名家字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傅抱石的仕女画,他画的不管是哪个朝代的仕女,眉宇间好象都有一种淡淡的哀怨之气,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原因,妈妈回答说:“这是作者当时心境的一种反映,作者生活在旧社会,对国家和人民的前途,有深深的忧虑感,通过了仕女图表现了出来。”我和胡明扬恍然大悟,我又仔细地看了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风格很明朗,气势磅礴!原来这幅画是作者向新中国致敬的作品。

接着我们参观了民国馆,置身于馆内,仿佛来到了三毛流浪过的上海滩,有老式蒸汽火车、旧式咖啡馆、银行……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有一个街头馄饨摊和擦鞋摊,我好像看到了三毛他们就在我附近。

我们又参观了现代的数字馆,里面的各种数字技术让我们叹为观止!

通过参观南京博物院,我和胡明扬明白了:人类历史在不断地进步,我们青少年要多学习知识,掌握更多本领,为祖国的进步出一点力。

南京博物馆的历史演进是怎么样的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全国重点博物馆。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1950年更名为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城东中山门内中山东路321号,占地约13万平方米。

1933年,由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时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倡议创建的国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落成。蔡先生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在中山门半山园征地12.9公顷,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时局关系,仅建“人文馆”,即南京博物院大殿。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民国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1936年6月开始兴建,1947年告竣,为博物院主楼。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其结构部分按《营造法式》设计建造,某些细部和装饰兼采唐宋遗风。

点击查看图片

国立中央博物院邀标前五名之方案

当时通过收购、拨交、发掘,集中全国第一流珍品约二、三十万件,其中包括绘画中的《历代帝后像》、《唐明皇幸蜀图》;铜器中的毛公鼎、后母戊鼎等稀世国宝。

该院当时为全国唯一一座仿照欧美第一流博物馆建馆的现代综合性大型博物馆,直属当时的教育部领导。北平历史博物馆曾一度归属于中央博物院的建制而成为分院。

2013年11月6日南京博物院重新开放,二期扩建工程完工,老大殿整体提升3米,以保证这样既不会破坏这个文物,也能让新的场馆在底层相互连通,最终南京博物院将呈现“一院六馆”,即在原有的历史馆、艺术馆基础上,增加民国博物馆、非遗展示馆、数字博物馆和特展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

    本文地址:https://www.mydack.com:443/lvyouzixun/8521.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