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厝垵怎么读声音(曾厝埯的埯是什么意思)

曾厝垵,一个富有浓郁闽南文化韵味的海滨古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这个名字听起来颇具古韵,让人不禁想一探究竟。曾厝垵这个名字究竟怎么读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曾厝垵,感受这座古村的文化韵味与时代变迁。

一、曾厝垵的由来

曾厝垵这个名字,由“曾”、“厝”、“垵”三个字组成。其中,“曾”字为姓氏,“厝”字意为房屋,“垵”字则是指山间的平地。因此,曾厝垵可以理解为“曾姓人家的房屋坐落在山间平地”。这个名字体现了古人对地理环境的描述,也透露出古人对生活的热爱。

二、曾厝垵的历史

曾厝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曾姓人家从福建南靖县迁徙至此,在此定居。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曾厝垵逐渐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村落。明清时期,曾厝垵成为闽南地区的重要商贸中心,吸引了众多商贾前来交易。

三、曾厝垵的文化韵味

1. 闽南建筑风格

曾厝垵的古建筑群,体现了闽南建筑风格。这里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屋顶采用硬山顶,墙面装饰简洁大方。曾厝垵的古建筑还融入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元素,如佛像、壁画等。

2. 闽南民俗文化

曾厝垵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南音、木偶戏、舞龙舞狮等。其中,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曾厝垵的民俗节庆活动也颇具特色,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 闽南美食

曾厝垵的美食独具特色,如沙茶面、海蛎煎、炸五香等。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营养,深受游客喜爱。

四、曾厝垵的时代变迁

1. 改革开放前的曾厝垵

改革开放前,曾厝垵的经济相对落后,村民主要以农业为主。这里的文化底蕴却十分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2. 改革开放后的曾厝垵

改革开放后,曾厝垵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曾厝垵逐渐从一个普通的渔村蜕变为一个热门的旅游胜地。如今,曾厝垵的古建筑群、民俗文化、美食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曾厝垵,一个富有浓郁闽南文化韵味的海滨古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勤劳,也可以体会到时代的变迁。曾厝垵,这个名字,就像一首优美的诗,让人陶醉其中。

厦门曾厝垵怎么读

xià mén zēng cuò ān。

曾厝垵社区,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至今已伍佰多年历史。明朝时,系海澄月港商船之泊地,海澄开往海外的船舶需至厦门查验,停靠于曾厝垵避风候讯。方言“沃”指泊船海湾,“湾”指舟楫出入港口。

曾厝垵胡里山社的胡里山炮台,是厦门港口的要塞。始建于清光绪16年(公元1891年),清代设水师驻守,现存克虏伯大炮为世界之最。曾厝垵村在辛亥革命后,国民党曾在曾厝垵设立“海军航空处”及飞机场。

扩展资料

曾厝垵社区原来是个临海的村庄,1956年为群星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与黄厝村建立厦门大学农场,1960年改称思明农场,1966年归属曾塔社,1970年属前线公社前哨大队,1984年改为曾厝垵村委会,1987年9月划归思明区管辖,2003年8月“村改居”为曾厝垵社区居委会。

社区下辖曾厝垵社、仓里社、前田社、西边社、前后厝社、东宅社、上里社、胡里山社等8个自然村,10个居民小组,户数1473户,总人口4252人,外来暂住人口5929人,党员105人。村民以前以农为主,兼渔、副业,现大多转岗。

曾厝垵,中国最文艺渔村,为“曾厝垵文创村”的简称。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位于厦门岛东南部,有兔耳岭之草,太姥山之石,火山岛之礁,自然人文为一体。

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周边景点包括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厦大白城、环岛路、南普陀寺、万石植物园等。作为景区的曾厝垵文创村只占0.33平方公里。

“曾厝垵”怎么读

曾厝垵的正确读音为 [zēng cuò ān],它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处独特的文艺渔村,也被称为“曾厝垵文创村”。这个村落位于厦门岛东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兔耳岭的青草,太姥山的奇石,以及火山岛的礁石,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融为一体,历史可以追溯到八百多年前。

曾厝垵作为一个集中的社区,由8个自然村落组成,包括曾厝垵社、仓田息业社、前田社等,总共10个居民小组,拥有1473户人家,人口总计4252人。整个社区被统称为曾厝垵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曾厝垵仓里社17号,占地1450平方米。社区设有党委会和三个党支部,隶属于厦门市思明区滨海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之下。

以上信息来源于2018年1月11日的百度知道。通过了解这些,你可以准确地发音和理解“曾厝垵”这个地名。

“曾厝埯”怎么读

曾厝埯的拼音念:zēng cuò ān。

曾:音zeng第一音。因为这个村庄的本地村民大多姓曾的缘故。

厝:cuo第四音。对于闽南人来说就是房子,家的意思了。

垵:an第三音。用于地名。当地人也把垵第一音读。

曾厝垵的意思:其中曾,指曾山,也属于姓氏。厝,为闽南方言,意思是房屋。闽南很多带厝的地名,比如黄厝、孙厝等等,就是同姓人聚居地。

曾厝垵,本是厦门的一个小渔村,现在的曾厝垵虽经过了“村改居”,但因厦门属港口城市,其依托这个得天独厚的海港位置,较好地保留了其特有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真可谓是闽南原生态小渔村的典型代表。

扩展资料:

佗山之石,可以为厝。——《诗·小雅·鹤鸣》福建沿海及台湾人称家或屋子为厝(house)。如:话未说完,前厝忽然传来怒骂声。

垵,古同“埯”,本意为用土将小坑掩埋起来,因其村中有宗祠、寺庙、教堂等宗教建筑,故而形成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这与“垵”“庵”同音就看得出来,颇有几分禅意。

曾厝垵位于厦门。曾厝垵本意为用土将小坑掩埋起来,因其村中有宗祠、寺庙、教堂等宗教建筑,故而形成悠久的宗教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曾厝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

    本文地址:https://www.mydack.com:443/lvyouzixun/10065.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