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是中国古代四大关隘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关”。这里不仅山势险峻,历史悠久,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剑门关的历史与文化,感受这千年古关的独特魅力。
一、剑门关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剑门关地处四川盆地与川北高原的交界处,是古蜀道上的重要关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已成为通往巴蜀地区的交通要道。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修建了连接中原与巴蜀的栈道,剑门关便成为了栈道上的一个重要关隘。
二、剑门关的历史演变
剑门关历史悠久,其发展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春秋战国时期:剑门关开始成为交通要道,是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
2. 秦朝:秦始皇修建了连接中原与巴蜀的栈道,剑门关成为栈道上的重要关隘。
3. 三国时期:剑门关在三国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蜀汉时期,诸葛亮曾驻扎剑门关,多次抵御魏国的进攻。蜀汉灭亡后,剑门关成为唐朝的边防重地。
4. 唐宋时期:剑门关在唐宋时期继续保持其军事战略地位,随着商业的发展,剑门关也成为商旅往来的重要枢纽。
5. 明清时期:剑门关继续作为军事要塞,并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三、剑门关的文化内涵
剑门关不仅是一座军事要塞,更是一座文化宝库。以下是剑门关的一些文化内涵:
1. 三国文化:剑门关与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刘备、关羽等人物均与剑门关有着深厚的渊源。剑门关周围有许多三国遗迹,如诸葛亮的兵营、关帝庙等。
2. 栈道文化:剑门关是古蜀道上的重要关隘,栈道文化在剑门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栈道两侧的石刻、壁画等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3. 道教文化:剑门关附近的青城山是道教圣地,剑门关与青城山有着密切的联系。道教文化在剑门关有着深厚的影响。
四、剑门关的旅游资源
剑门关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是一处美丽的旅游景区。以下是一些剑门关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点 | 简介 |
---|---|
剑门关古城 | 剑门关古城是剑门关的标志性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城内有许多历史遗迹,如城墙、城门、箭楼等。 |
栈道 | 剑门关栈道是古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8公里。栈道两旁景色秀丽,是游客徒步的好去处。 |
剑门关石窟 | 剑门关石窟是唐代石刻艺术的代表作,共有40余处石窟,共计400余尊佛像。 |
诸葛亮的兵营 | 诸葛亮的兵营是三国遗迹之一,位于剑门关附近。兵营内有诸葛亮雕塑、兵营遗址等。 |
关帝庙 | 关帝庙供奉的是关羽,是剑门关的道教圣地。庙内建筑精美,香火旺盛。 |
剑门关是一座千年古关,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文化圣地。让我们走进剑门关,感受历史的厚重,体验文化的魅力。
剑门关的历史有谁知道
广元剑阁剑门关历史: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地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
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谓之剑阁,成为军事要隘。
自隋朝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县越牛头山,经达摩戍,直抵剑门关口,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
扩展资料:
广元剑门雄关前山雄奇古劲,石梯依山傍崖步入云端,悬崖峭壁乱石嶙峋。后山却是松翠蓊郁、幽静雅致,古松漫山遍野,苍翠绵延,翠屏峰秀美幽深,山路曲折蜿蜒,荡舟湖间,别有韵味情趣。
剑门关主峰大剑山,海拔1200米,山顶有建于宋代的古庙――梁山寺,沿途可饱览剑门关、石笋峰、穿洞粱、仙女桥,舍生崖等景观。
剑门蜀道翠云廊是世界罕见的人工植造的古老行道树群体,分布在300余里的古驿道上,以剑门关为中心,东南到阆中,西南到梓潼。
北向昭化、广元,从南向北,从东向西,八千余株千年古柏如一条莽莽苍苍的巨龙逶迤于崇山峻岭之间。
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无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
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因而得翠云廊之雅名,这条古驿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驿道,比古罗马大道还早3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门关
剑门关风景区的历史文化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文学家张载在《剑阁铭》赞道:“岩岩梁山,积石峨峨。
远属荆衡,近缀岷嶓。
南通邛僰,北达褒斜。
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
是曰剑阁,壁立千仞。
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在《铭》中写道:“群山西来,波积云屯。
地险所会,斯为蜀门。
层岑峻壁,森若戈戟。
万壑奔东,双飞高阙。
翠岭中横,黯然黛色。
树若雄屏,以卫王国。”
三国蜀汉重臣邓芝曾说: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
重险者,谓外有褒斜、子午之险,内有剑阁之隘也。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赋》云:阻以剑阁。
东晋末年重要将领、大臣殷仲堪曰:剑阁之隘,蜀之关键。
唐刘凤云:梁山之险,蜀恃为外户,其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名剑门。
《益州图经》云:小剑山截野横天,奔峰倒地,挟楚包汉,呀秦拥蜀。
大剑虽号天险,有扼塞可守,崇墉之间,径路颇坦。
小剑则凿石架梁,飞阁成道,耸峭不容飞越,李白所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者也。
虽然,刘禅、萧纪之徒,其如地利何哉?
秦汉三国时期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灭蜀,即由此道。
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司隶校尉杨厥重修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
公元263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
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元康八年(公元298年),成汉政权奠基人、氐族人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就食巴蜀,过剑阁,叹息曰:“刘禅有如此地,面缚于人,岂非庸才耶?”东晋升平三年(公元359年),梁州刺史司马勋叛乱,引兵入剑阁,攻涪(今绵阳),进围益州(今成都),丞相桓温遣东晋名将朱序等讨平之。
东晋宁康元年(公元373年),前秦皇帝苻坚使部将徐成攻克剑阁,进而夺取梁、益二州。
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南齐大将崔慧景于剑阁击败引氐族来犯梁州的李乌奴。
南朝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北魏名将邢峦遣统军王足入剑阁,围涪城。
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北魏遣甄琛出剑阁。
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与北魏争葭萌关失败,剑门守军弃城而去。
普通六年(公元525年),益州刺史萧渊猷遣其将樊文炽围剑门关,失败遁走。
大同元年(546年),剑阁复入于梁。
大宝元年(公元550年),氐族酋长杨法琛据利州(今广元)归附北魏,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遣杨乾运讨伐于剑门关。
承圣二年(公元553年),萧纪叛乱,东侵荆州,西魏尉迟迥乘虚南下潼州(今绵阳),杨乾运等密以剑阁送款于魏,迥入剑阁,蜀遂瓦解。
后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益州总管王谦举兵响应相州总管尉迟迥,讨伐杨坚,杨坚使隋朝名将梁睿讨之,自剑阁进逼成都。
隋唐五代时期
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夺剑门,入剑州,平定作乱的西川节度使刘辟。
咸通末年(公元874年),南诏犯成都,唐军出剑门,而敌退却。
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西川节度使王建攻东川,陇右节度使李茂贞遣部将李继昭援救,留偏将守剑门关。
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后唐灭前蜀,李绍琛(康延孝)在剑州拥兵自称西川节度使,魏王李继岌遣任圜追击之,任圜先遣别将下剑门关守之,遂进败绍琛于汉州。
长兴元年(公元930年),东川节度使董璋、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谋据两川,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关,又于剑门关北置永定关,布列烽火,大将石敬瑭受命讨伐董璋,偷袭剑门关。
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遣军伐后蜀,取秦、阶诸州,蜀人聚兵粮于剑门关、白帝城。
宋时期
宋乾德三年(965年),王全斌伐后蜀,有降卒进言:“由昭化县江东越大山数重,有狭径,名来苏,蜀人于江西置栅守之,对岸有渡,路出剑门南二十里,至青缰店与官道合,由此进兵则剑门之险不足恃也。”康延泽曰:“蜀人并力守剑门,若令诸帅协力攻取,而命别将取来苏,达青缰,北击剑阁,与大兵夹攻,破之必矣。”王全斌从之,遂夺剑门关。
剑门关风景区的历史发展
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景区从1992年开发建设,由剑阁县风景名胜管理局和县林业局翠云廊管理站共同进行开发、保护、经营、管理。
1993年8月对游客开放。2003年,成立了剑门关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和剑门关景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剑阁旅游开发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机制。2006年,翠云廊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对景区造成严重破坏,剑阁县整合、筹集资金3.5亿元,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进行开发建设,突出“关、道、人”,完成了规划、拆乱、修关、建道、作文、配套、绿化、治污等工程。重建后的景区游览面积扩大了50倍,新增景点90多处,建设了4D电影院、地质博物馆、高空滑索、射箭场、八卦园、观光电瓶车、滑竿等体验性项目和设施。2010年,剑门关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1年实施了翠云廊景区改扩建工程,完成了游人中心、停车场、步游道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景区的游线由以前的800米增加到3800米,景区面积增加近5倍,工程总投资3500万元。翠云廊景区更新了各类标识标牌和垃圾桶,新增游客休息设施30余处,安装了监控系统。2011年剑门关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剑门关景区管理局,负责景区的经营管理。
2013年,剑门关景区启动创5A智慧景区建设,依照国家5A景区建设标准及要求,结合剑门关旅游资源的特点,把剑门关(4A)、翠云廊(4A)2个景区打造成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国家级5A级风景名胜区。
2015年7月被列为国家级5A级风景名胜区,对景区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造。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提升先后投入资金6.9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