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位于安徽省休宁县,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素有“天下第一仙山”之称。这里山势险峻,风光旖旎,人文景观丰富,被誉为“黄山之祖”。齐云山便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采风。本文将带您领略齐云山的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感受这座神秘山岳的独特魅力。
一、齐云山的自然奇观
1. 山峰林立,气势磅礴
齐云山总面积为公顷,主峰海拔为1874米。山势险峻,群峰耸立,气势磅礴。山中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奇峰,如仙人洞、石门、飞来石等,令人叹为观止。
2. 云雾缭绕,仙气飘飘
齐云山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每当雨过天晴,云雾弥漫,群山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云海翻腾”的壮丽景象。
3. 溪流潺潺,瀑布飞溅
齐云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溪流潺潺,瀑布飞溅。其中,最著名的瀑布为云龙瀑布,瀑布高约80米,水流如练,气势磅礴。
二、齐云山的人文底蕴
1. 道教圣地,历史悠远
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齐云山志》记载,齐云山道教起源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山上有许多道教宫观,如太上老君殿、玉虚宫等,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场所。
2. 文人墨客,留下墨宝
齐云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齐云山,留下了“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的名句。宋代文学家苏轼、陆游等也曾在此留下足迹,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3. 古建筑群,古朴典雅
齐云山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为玉虚宫,建于南宋时期,是我国南方道教建筑的典范。
齐云山,这座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完美融合的仙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齐云山,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圣地,等待着您的探寻与发现。
齐云山在哪 齐云山景点
齐云山在哪 齐云山景点
我国有3个齐云山,分别是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齐云山和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西南45公里处的齐云山,还有一个则是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的齐云山。下面小编带大家走进齐云山,了解一下齐云山在哪。
齐云山在哪里
1、安徽省黄山市齐云山位于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地处休宁县城区西约15千米处,距屯溪区33千米,总占地面积110平方千米。齐云山古称白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得名。
2、安徽省六安市齐云山又称齐头山,位于六安城西南45公里处。主峰海拔800余米,山上峰峦迭翠。其上产茶甚壮而味独香醇,名茶六安瓜片主产于此。
3、江西省齐云山位于湘赣边界的江西省崇义县境内,地处桂东县普乐镇、新坊乡与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上犹县五指峰乡交界处,是五岭诸广山脉主峰,海拔2061.3米。
4、江西省齐云山是中国3A级旅游景区,景区总面积52.3平方公里,具有齐云日出、玉女云海、天生仙桥、奇峰怪石“四大奇观”。
齐云山景点
通过上文对齐云山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齐云山在哪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各有特色。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的主要景点有洞天福地、真仙洞府崖、月华街、太素宫、香炉峰等。六安市齐云山常为云雾所封,“齐山拥雾”由此知名。江西省齐云山的主要景点有齐云峰、齐云日落、齐云观海、仙缘桥、仙鹅湾大峡谷、漕脑瀑布、石壁脑瀑布、齐云湖等。
齐云山简介
洞天福地 十洲三岛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华山 恒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当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终南山 合皂山
齐云山 崂山 龙虎山 庐山
罗浮山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安徽省休宁县以西15公里的岩前镇附近。
齐云山曾名列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早在唐朝乾元年间(758-760年),即有道士龚栖霞云游至齐云山,隐居于天门岩。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方士余道元建佑圣真武祠于齐云岩。迨至明朝,齐云山道教活动日趋兴盛。山中道士常往武当山访师求学,以致齐云山宫观建筑、道规道制,多仿效武当。正德十五年(1515年)齐云山道士汪泰元仿武当山建玉虚宫于紫霄崖,建静乐宫于桃花涧;其门徒方琼真继师志建榔梅庵,并往武当山取榔梅植之。武当山号「太和」,齐云山则号「中和」,故古人称齐云山为「江南小武当」。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龙虎山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頨奏令道众赴齐云山为皇帝建醮祈嗣,果获灵验,皇帝赐建玄天太素宫于齐云岩。嘉靖、万历两朝,龙虎山嗣汉天师祖孙三代先后留驻齐云山建坛设醮,道教正一派开始在齐云山发展势力,遂形成了武当山全真派与龙虎山正一派并存的格局。
明末,齐云山道场渐衰,清乾隆年间曾一度有中兴气象,但咸丰、同治年间,连年兵祸,香火凋零,殿堂亭阁、登山石阶又因常年失修而相继倾坍湮没。目前齐云山道教协会和地方 *** 有关部门正在筹措资金,重修部分宫观。
齐云山上有著名的月华街。街上是古朴端庄的徽派民居,一些道观院房依山势巧布其中。街上的宫观以玄天太素宫最为雄伟。该宫坐南朝北,背倚玉屏、东钟、西鼓三峰,前为孤峰卓立、清秀挺拔的香炉峰,俨然天设地成的钟、鼓、香炉,天然造就的风水宝地。
齐云山拥有大量的碑刻和摩崖石刻,历史上曾多达一千四百余处。由于长年风雨侵蚀,加上人为破坏,至今仅存四百六十二处。年代较早的是北宋大观、南宋绍熙年间的石刻,明清的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这些碑刻和摩崖石刻,真、行、草、隶、篆俱全,风格各异,具有极高的书法鉴赏价值。其中尤以摩崖题字中的「天开神秀」、「奇峰独拔」、「亘古奇观」等气势宏伟,令人叹为观止。
齐云山以其独特的魅力,与黄山、九华山相互辉映,成为皖南旅游景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安徽省休宁县旅游局编:《齐云山》,黄山书社1987年出版。 金永明:《齐云山游记》,载《中国道教》1999年第4期,第44至45页。 杨泽善:《江南小武当──齐云山》,载《中国道教》1997年第3期,第55至56页。
安徽齐云山道教的情况
消灭零回答,复制点资料给你吧,
齐云山道教以正一派为主,尊老子为始祖,以《道德真经》为依据,供奉的是真武大帝。这是两宋时代玄神地位提高和信仰兴盛的一个表现。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有方士余道元,号天谷子,游至齐云山石门岩,斩草结庵以居,得到当地好道居士的赞助,创建佑圣真武祠,塑真武大帝神像供奉——民间传说该神像为百鸟衔泥共塑而成的,于是香火始盛,道士日增,从此奠定了齐云山的道教基业。延至明代,由于诸帝王对道教的尊崇敬奉和扶持利用,齐云山的道教活动也日趋兴盛。嘉靖十一年(1532),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嗣汉天师张彦率众往齐云山为皇帝求子,得顺签,后生一子。嘉靖皇帝大喜,遂降旨在原真武祠旧址上敕建太素宫,并亲撰《御碑记》云:“朕于壬辰年(1532),因正一嗣教真人张彦,奏令道众诣齐云山建醮祈嗣,果然灵应,自时设官焚修,赐建玄天太素宫于齐云岩。 ”此后第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先后授命再谒齐云,建醮祈祀,宣扬秘典。于是齐云山更加声名大振,成为江南正一派的著名道场。 正一派的组织比较松散,戒律也不甚严格,可以有家室妻小,非斋也不忌酒肉,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齐云山的道徒亦是如此,他们不仅有妻室儿女,甚至连妻室儿女也随同住在道院宫房中。平时则从事生产,与普遍人无异。只有事主来邀求或有关道教节日时,他们才脱下俗衣换上道士打扮,做起传统科仪。这类似于当地的手艺人,与其说是学道、修道,不如说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山中的道院也与一般民宅无异,除了一般宫观皆有的雕梁画栋,错落有致,与自然峰岩浑然一体的特点外,在外形和功能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民居,而且多与山中的民居不相分隔。道院主要集中于山上的月华街。取名“月华”,是因为建筑布局巧妙,宛如一轮新月。走在街上,只见宫观和店铺栉比,香烟和饮烟互绕,完全一幅道教与民众天然相融的生活图景。有人用“中国道教第一村”来形容齐云山的道教文化,除了说明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用来说明它的民间性和乡土气息,也是十分形象、恰当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