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隍庙小吃(老城隍庙小吃几点营业)

老城隍庙,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地标,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变迁。而它的小吃,更是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味道标签。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品尝到地道的传统美食,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本文将带您走进老城隍庙,领略这些美食的独特魅力。

一、老城隍庙小吃的历史渊源

老城隍庙小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这里就已经有了各种风味小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吃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和风格。如今,老城隍庙小吃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老城隍庙小吃的种类

1. 上海生煎包

上海生煎包是老城隍庙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它以其皮薄馅多、汤汁鲜美、外酥里嫩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据《上海美食志》记载,上海生煎包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2. 小笼包

小笼包是老城隍庙的另一道经典美食。它以其皮薄馅大、汤汁鲜美、味道醇厚的特点,被誉为“江南第一包”。据《中国美食文化》一书介绍,小笼包起源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3. 南翔小笼

南翔小笼是上海小笼包的另一种流派。它以皮薄馅大、汤汁丰富、味道鲜美而著称。南翔小笼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4. 红烧肉

红烧肉是老城隍庙的另一道特色美食。它选用优质猪肉,经过独特的烹饪工艺,肉质酥烂、肥而不腻。据《上海美食志》记载,红烧肉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5. 葱油拌面

葱油拌面是老城隍庙的传统小吃。它以面条劲道、葱油香味浓郁、口感独特而受到人们喜爱。据《上海美食文化》一书介绍,葱油拌面起源于清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三、老城隍庙小吃的制作工艺

老城隍庙小吃的制作工艺独特,传承了我国传统的烹饪技艺。以上海生煎包为例,其制作过程如下:

1. 和面:选用优质面粉,加入适量的水和盐,揉成面团。

2. 擀皮:将面团擀成薄片,包入肉馅。

3. 烙制:将包好的生煎包放入锅中,用中小火烙至底部金黄。

4. 煎制:在生煎包底部加入少量油,煎至两面金黄,汤汁流出。

四、老城隍庙小吃的文化内涵

老城隍庙小吃不仅是美食,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小吃代表了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它们也是我国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老城隍庙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了我国美食文化的一张名片。在这里,我们可以品味到地道的传统美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我们携手走进老城隍庙,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味蕾之旅。

去上海老城隍庙 必吃的 的小吃 举例 5个左右!

1、去松月楼 海棠糕、素菜包

2、南翔馒头店 蟹粉小笼、鲜肉小笼、蟹粉汤包都很不错

3、绿波廊 桂花拉糕、蟹粉小笼、眉毛酥、水晶虾仁、八宝鸭、油爆虾、松鼠桂鱼

4、西施豆腐坊 臭豆腐、豆腐花、素鸭、西施耳朵

5、小林煎饼 钓钟烧、小林煎饼

注意 老城隍庙小吃广场尽量不去,东西不好吃,还很凉。我个人认为这个地方不好。

上海城隍庙的十大风味小吃 上海城隍庙必吃美食

城隍庙坐落在上海最繁华且久负盛名的豫园景区,作为上海的景点之一,上海美食街的招牌,是不少外地人到上海必打卡的地方,城隍庙的小吃可谓是琳琅满目。那你知道上海城隍庙必吃美食有哪些呢?现在小编为大家介绍上海城隍庙的十大风味小吃,一起来了解下吧!

上海城隍庙的十大风味小吃1、松盛点心店的面筋百合

这个店以前是卖酒酿圆子的。郁品龚继承经营之后,向豫园老街九狮路上一个专售面筋面页的摊档学习,并引进店内,不料生意甚好,干脆停售圆子,专卖面筋百页。面筋是将面粉洗去淀粉后裹了肉圆后在油锅里炸成。百页(千张)用纯黄豆制成,经碱水煮过,配以上汤,味道格外鲜美。经营上也较灵活,各买一只叫“单档”,各买两只叫“双档”。老上海将两只百叶配两只面筋称为“双档”,一只百叶配一只面筋称为单档,也叫“鸳鸯”。

2、华阿菊的鸡鸭血汤

鸡鸭血汤是百年前由华阿菊在城隍庙大殿前广场边沿设摊供应的一个品种。除鸡、鸭血外,还有心、肝、肫、蛋黄、“小鸡肚肠”等,味极鲜美。上世纪五十年代,华阿菊摊档并进豫新点心店。

3、豫新点心店的桂花赤豆糖粥

在上海大街小巷中流传上百年的“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子侬格肉,还子侬格壳,张家老伯伯,明朝还来哦。”的童谣中提到的“张家老伯伯”,即张志飞。百余年前,他肩挑粥担,手敲竹筒,走街串巷卖糖粥。后来赚了些钱,在城隍庙大殿后台,台下设的摊位,架起紫铜锅,用枣树枝为原料,将上白糯米、大红袍赤豆、白糖、桂花烹成香糯的糖粥,他的粥担子里有两种糖粥,一白一红,白的是桂花糖粥,红的是赤豆糖粥,并流传至今。

4、豫新点心店的油氽鱿鱼

“油氽鱿鱼”是六十余年前由“鱿鱼大王”过关秋开创的,他在城隍庙大殿前支起油锅,将精心发制过的广东汕头隔年鱿鱼氽到脆嫩,再蘸以五香椒盐粉、酱油、甜酱等,香鲜可口。

5、城隍庙南翔小笼馒头

同治年间,嘉定县南翔黄明贤创制了南翔小笼馒头。光绪年间,黄明贤的儿子和亲戚又在老城隍庙开设长兴楼点心店,专供小笼馒头,因小巧玲珑,味鲜汁多,生意极好,以至成为老城隍庙“三头”之一,另外还有两头是蜡烛头、五香豆(头)。

如今,南翔小笼馒头越做精,鲜肉小笼每五十克有十个,鸡肉小笼则有十二个,其面不发酵,称为“死面”,靠和面时反复揉,直至软硬适度,皮薄油多而不漏为止。

6、桂花厅的鸽蛋圆子

创制鸽蛋圆子的人是一位叫王有发的甜食商贩,此人祖籍苏州,懂点制作甜点食品技术,主要做花生糖、枣子糖、糖山楂等食品,制成后放入提篮,到居家附近的城隍庙叫卖。但一到酷暑炎夏,糖品受高温易化,难以出售。王有发只得另想办法,想到了使用薄荷可以降温。于是创制了鸽蛋圆子,咬一口,一泡薄荷糖水流入嘴内,这种夏令冷点心,因色泽和形态酷似鸽蛋而得名,专供湖心亭茶楼销售。后来由桂花厅继承下来。

7、湖滨点心店的开洋葱油拌面

百余年前,点心师陈友志在春风得意楼门前沿湖设摊,供应的开洋葱油拌面,有“香飘九曲桥”之称。1958年并入湖滨点心店,成为该店名点之一。此面采用苏北家乡熬葱方法,葱油色泽深红带黄,闻之浓香,食之开胃,配上用素油炒,酒糖煮的开洋(开洋就是海米),与无汤汁的面条拌和,食之润滑爽口,滋味鲜香无腥。

8、城隍庙奶油五香豆

以前有种说法“没吃过城隍庙的奶油五香豆,就不算到过大上海”。在1930年前后,曾有小贩用小青豆配以桂皮、茴香烧煮成五香豆,在城煌庙市场出售,招揽了不少顾客。后来郭赢洲见到五香豆很畅销,就在城煌庙开设了一家“郭记兴隆五香豆”食品店。他选用嘉定特产三白蚕豆做原料,经精工制作,烧煮的五香豆表皮泛起一层盐霜,犹似奶油,皮色雪亮,冰霜均匀,软硬适度,香甜软糯,细品慢嚼,回味无穷,因而被誉为“城煌庙奶油五香豆”。

9、松月楼的素菜包

松月楼创于1910 年,为沪上最老的一家素菜馆,原址在老城隍庙的凝晖路。他家的素菜包更是名闻遐迩,十分受人欢迎,是用精白面粉作皮,馅心则是用青菜、面筋、冬菇、冬笋、五香豆腐干剁碎后配以香油、糖等调味品制成,将包好的素菜包上笼蒸熟后,皮白松软,馅心则绿中生翠,鲜艳悦目,一开笼就满室生香,食之味美爽口,多吃不腻,百吃不厌。

10、宁波汤圆店的宁波汤圆

宁波汤团店是豫园商城的招牌之一,他们的宁波汤圆名气很大。因为在上海的原因,名气甚至超过了宁波的“缸鸭狗”。也是现包现吃,但是价钱可比“缸鸭狗”贵多了,当然了“缸鸭狗”相对来说,也不便宜。所以我放在最后面介绍,并不是拿它压轴。都是用黑芝麻、猪脂肪油、少许白砂糖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

上海老城隍庙小吃几点关门

上海老城隍庙是20点关门,里面的小吃店关门时间不同,具体询问店主。可以乘坐公交车具体如下:

1、从人民广场人民广场(广东路)站乘坐980.经过三站,在河南南路复兴东路站下车;

2、步行550米,即可到达上海城隍庙。

上海老城隍庙开放时间:5:00—20:00

扩展资料:

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方浜中路,为“长江三大庙”之一 。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上海城隍庙坐落于上海市最为繁华最负盛名的豫园景区,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风雨仓桑,朝代更迭,上海城隍庙也历经兴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城隍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

    本文地址:https://www.mydack.com:443/lvyouzixun/9329.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