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济南,人们总会想起“泉城”的美誉,而在这座城市中,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趵突泉了。作为一处拥有千年历史的泉水景观,趵突泉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趵突泉,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的魅力。
一、趵突泉的历史与传说
1. 趵突泉的历史
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是济南四大名泉之首。据史料记载,趵突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趵突泉经历了多次兴衰,但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2. 趵突泉的传说
关于趵突泉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趵突泉的来历”。相传,很久以前,趵突泉附近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勤劳善良,深受村民们的喜爱。由于家境贫寒,他们常常为生活所迫。一天,夫妇俩在泉边洗衣服时,突然发现泉水中有一块奇异的石头,石头上刻着“泉眼”二字。于是,他们便将石头带回家,放在家中供奉。从此,他们的生活逐渐好转,村民们也纷纷效仿,将石头供奉在家中。后来,这块石头被一位高人发现,他告诉村民们,这块石头是泉眼的化身,供奉它可以让泉水永不干涸。于是,村民们更加敬仰这块石头,并将它称为“泉眼石”。
二、趵突泉的自然景观
1. 泉水景观
趵突泉的泉水清澈见底,四季不断。泉水从地下涌出,形成三个泉眼,分别称为“趵突泉”、“黑虎泉”和“珍珠泉”。其中,趵突泉的泉眼最为壮观,泉水从地下涌出,形成一股巨大的水柱,犹如喷泉一般,气势磅礴。
2. 园林景观
趵突泉景区占地面积约30公顷,园内建筑古朴典雅,绿树成荫。景区内有“趵突泉”、“漱玉泉”、“芙蓉街”等多个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园林风光。
三、趵突泉的文化内涵
1. 泉文化
趵突泉作为济南四大名泉之首,承载着丰富的泉文化。在趵突泉景区,游客可以了解到泉水的起源、传说以及与泉水相关的民间故事。
2. 书画艺术
趵突泉景区内有许多著名的书画作品,如“趵突泉赋”、“趵突泉记”等。这些作品展现了趵突泉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
四、游览趵突泉的实用指南
1. 游览时间
趵突泉景区全年开放,最佳游览时间为春季和秋季。此时,天气宜人,景色优美。
2. 交通指南
游客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前往趵突泉景区:
(1)公交:乘坐济南公交1路、3路、101路、104路等线路,在趵突泉站下车。
(2)地铁:乘坐济南地铁1号线,在趵突泉站下车。
3. 门票信息
趵突泉景区门票价格为40元/人,学生、老年人等特定人群可享受优惠政策。
4. 游览路线
游客可以根据以下路线游览趵突泉景区:
(1)从南门进入,先游览漱玉泉、芙蓉街等景点。
(2)沿着景区道路向北,参观趵突泉、黑虎泉等泉眼。
(3)游览完泉眼后,可以前往景区内的园林景观区,欣赏美丽的园林风光。
趵突泉作为济南的标志性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泉城的魅力,领略到千年历史的沉淀。如果你还没有来过趵突泉,那就赶快行动吧,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美丽的土地,探寻趵突泉的千年魅力!
趵突泉景点介绍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景点介绍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趵突泉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四方360°皆可观景。
趵突泉有三个泉眼,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左右。每到丰水季节,地下水位突破28.50米,三股泉水便会从地下喷涌而出,三泉迸发,泉花四溅。趵突泉非常敬业,日夜喷涌已经2700年了。
趵突泉名闻华夏,号称“天下第一泉”。古往今来,趵突泉留下了众多名人的印记,康熙、乾隆、齐襄公、鲁桓公、曾巩、郦道元、苏轼、苏辙、李清照、张养浩、赵孟頫、王守仁、元好问、蒲松龄、殷士儋、李攀龙、王士祯、何绍基、刘鹗、老舍、郭沫若、启功……每一个名字,都是家喻户晓、如雷贯耳。
趵突泉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沏茶的上品好水。
老舍先生说“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景区信息】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南路1号
门票:成人40/张,学生20/张,60周岁以上免费
开放时间:07:00-19:00(18:30后不得入园)
交通方式:建议公交前往,无地铁站,停车不是很方便
【路线攻略】
建议南门进入,北门出。
南门进入后,右边是【沧园】,有菊展和名人字画展;左边可以看到【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位于园内,这个时节已经秋色满园,还有很多成熟的水果,果香馥郁;如果进南门,沿着中间道路一直走下去,就会来到【趵突泉】,可以看玻璃水和有编制的胖头鱼。
【趵突泉】参观完毕,一路上有很多小泉眼,也可以边走边看,沿路会走到【李清照纪念馆】,可以参观名人故居,假山瀑布造景。
全部参观完毕,从北门出去,斜对面就是【五龙潭】,免费景点,水质完全不输趵突泉,鱼也超大超多,可以一起安排打卡。
总结:
趵突泉南门️沧园️万竹园️李苦禅纪念馆️趵突泉️李清照纪念馆️趵突泉北门
【一些TIPS】
️趵突泉三个门,建议南进北出,不走回头路,东门是正门,去往黑虎泉可以走东门出。
️拍照建议晴天午后,下午三点左右效果最佳,切记不要正午,顶光拍照,不光人像不好看,水也拍不好,反光,水面显得很多杂质。
趵突泉简介 关于趵突泉的简介
1、趵突泉,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东临泉城广场,北望五龙潭,面积达158亩,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曾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
2、趵突泉泉眼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泺源堂前。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周用石砌岸。几经变化,形成长方形泉池,长30米,宽18米,深2.2米。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每天涌出7万立方米泉水,泉水有三个出水口,最大涌水量为16.2万米/天。趵突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泺源堂、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李苦禅纪念馆等景点。
3、趵突泉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2013年,以趵突泉为代表的“天下第一泉景区”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9月5日下午,趵突泉泉群省级地质公园揭牌开园。
趵突泉的主要景点
“槛泉亭”、明天顺五年(1641年),钦差内监韦、吴二人来济,乃于泉旁构亭(另说为巡抚胡缵宗建),名为“观澜”,取《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该亭原为四面长亭,半封闭式,形制考究,为历代文人称颂。宋代大文学家苏辙于熙宁六年(1073年)任齐洲掌书记,对济南名胜古迹咏吟甚多,其中咏《槛泉亭》一诗犹为著称。
槛泉亭和孔教授武仲韵
[宋]苏辙
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
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滓秽未能妨洁净,孤高每到一依然。
《栾城集》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之南,漱玉泉东侧,属于“趵突泉泉群”。据《历城县志》卷八“山水考·三”转引旧《志》记载,曰:“柳絮泉,在今线泉东南角,泉沫纷繁,如絮飞舞”,故名“柳絮”。
往昔,泉四周垂柳成荫。春日,岸上柳絮扬扬飞舞,水中泉沫翻动如絮,泉水与垂柳相映成趣,令人陶醉。明晏璧曾赋诗曰:“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冷冷。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诗中正是对此景色的赞咏。
该泉现泉池系于1956年新砌而成。泉池呈长方形,长3.5m,宽2.3米,深1.5米,池于1980年题写。泉边柳树成荫,池水清澈见底,长流不竭。水中游鱼可数。夏日乘凉观景,可谓佳境。
有诗云:金线池边杨柳青,泉分石窦晓泠泠。东风三月飘香絮,一夜随波化绿萍。老金线泉,即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泉”之一的“金线泉”。它位于趵突泉东北侧,尚志堂与鱼展馆之间。泉池呈长方形,原长4丈,宽2丈。由于水面有一条游移飘动的水线波纹,映日凝望,宛如一条金光闪闪的金线浮于水面,故而得名。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石甃方池,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东注城濠中。澄澈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辄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
明清时期,金线尚能清晰地见到,后因改建泉池,基底遭到破坏,水面亦随之缩小,水势减弱,金线则从此消失。1956年,趵突泉公园扩建时,在原金线泉东约20米处一所石砌雕刻的小池中,也出现了金线。于是人们便将这泉称为“金线泉”,并将清同治九年(1870)江苏吴兴丁彦臣题写的“金线泉”三字石刻移嵌在这泉的东壁上。而将原金线泉改称“老金线泉”,由济南书法家李仲余新题“老金线泉”(隶书)四字嵌刻于池壁。
金线泉,泉池东西长2米,南北宽1米,池深1.2米,池壁及池周围栏杆均用精细的大理石砌成。
有诗云:水纹浮绿影摇金,倒挽银河百尺深。中有锦鱼三十六,碧波荡漾任浮流。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趵突泉公园李清照纪念堂南侧,属趵突泉泉群。“漱玉”一词源于《世说新语·排调》中的“漱石枕流”。漱玉泉泉池呈长方形,池长4.8米,宽3.1米,深2米。四周围以汉白玉栏杆。
泉水自南面的溢水口汩汩流出,层叠而下,漫石穿隙,淙淙有声,注入螺丝泉池中。明代诗人晏璧曾有“泉流此间瀑飞经琼,静日如闻漱玉声”的赞语。相传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传世之作《漱玉集》就此泉命名,这位词人的故居也在此称为“漱玉堂”。
有诗云:南泉漱玉派匡庐,应是云门瀑布余。月照波心清可鉴,岂无湘女解琼琚。位于李清照纪念堂东侧的假山西北脚下,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有著录。泉池长12米,宽5米多,为不规则形池。池壁由自然石砌垒,曲折参差。泉水汇流成溪,流入西泺河,形成山环水抱的形式。
明代诗人晏璧在《七十二泉诗》中写了这么一句:马蹄踏破迸飞泉。这一句浓缩了一个悲壮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也正是马跑泉之名的来源。
相传南宋高宗建炎二年,金兵再度南侵围攻济南。时任济南知府的刘豫摄于敌威,企图降金,遭到部将关胜等人的强烈反对。关胜骁勇善战有万夫不挡之勇,曾经在金兵的重围中救出刘豫的儿子。金兵屡攻济南不下,便用各种手段向刘豫劝降。在金人的软硬兼施下,刘豫死心塌地的投降了敌人,并设计杀害关胜。他下令关胜出城作战,等他战的人困马乏欲拨马回城时,又下令关闭城门,还让城上守兵乱箭齐发。关胜身中数箭,眼睛也瞎了,仍坚持杀敌,誓死不降,最后壮烈牺牲。他的战马见主人被杀,痛悼主人,愤而刨地,硬在地上刨出一个大坑。坑中有泉水涌出,人们从此便把此泉称为马跑泉。
有诗云:马蹄踏破迸飞泉,流出齐城浅水边。八骏曾闻驰八极,百年几见海成田。离开马跑泉及其附近的浅井泉,南向徐行,便看到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迎面矗立。这座太湖石,名叫龟石,这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北园的别墅——云庄的遗物。据考,当时云庄中有秀石10块,称为“十友”,其中,龙、凤、龟、麟四大灵石尤为著名。到了明代以后分移到济南城中的皇亭、孔庙及趵突泉等地。
趵突泉原来还有一座麟石,“七七事变”时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炸毁了。四座灵石仅存的只有这一龟石。它是一座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的太湖石,高近4米,重约8吨。该石挺拔露骨,多空窍,筋络明显,多凹凸,具有太湖石品中的“皱、瘦、透、漏”的特点。此堂在趵突泉北岸,最早为娥姜祠或称娥英祠。这一组三进的建筑群,原是古代娥姜祠的旧址,原来奉祀的是大舜的妻子唐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大约在金元以后改为吕祖庙,曾供奉着宋代以后逐渐流行的道教新神吕洞宾。著名文学家曾巩在北宋熙宁年间(1072-1073)任齐州太守,在泺水建二堂,南堂临泺水之源,故称“泺源堂”。北堂南对历山,曰“历山堂”。
后来,金代元好问把“泺源”、“历山”二堂改成“吕公祠”。明朝,盐运使司张奎光、济南知府樊时英、历城县令吕黄钟又改祠为阁。此后,恢复原名“泺源堂”,至今。泺源堂,三间两层,坐北朝南,建在同一中轴线上,是一组较大的明清建筑。
1979年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堂前悬楹联是选取赵孟頫咏趵突泉七律中的颈联: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这当然是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名句中脱化而来,但由于赵孟頫是人们喜爱的杰出的画家和书法家,济南人还是很珍重他这首诗的。此联为济南回族书法家金棻所写。
在泺源堂三进院落的墙壁上嵌着明清以来的文人的石刻,其中有理学大师、阳明学派的开创者王守仁的手迹。摩挲欣赏也可以增加游兴。据元代于钦《齐乘》记载:“概胜楼在趵突泉西。金人建楼,亦壮丽。近亦为水所坏。”
胜概搂诗
[元]赵孟頫
楼下寒泉雪浪惊,楼前山色翠屏横。登临何必非吾土,啸傲聊因得此生。
檐外白云来讬寄,梁间紫燕语关情。济南胜概天下少,试倚阑干眼自明。
《松雪集》位于趵突泉的东南侧,为纪念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所建。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居士,历城人,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并写了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世人称为“三百年绝调”。著有《沧溟先生文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攀龙辞去陕西按察副使职东归,在历城王舍人庄之东鲍山下建楼,曰“白雪楼”。李攀龙晚年,在大明湖畔白花洲又建一楼,亦曰“白雪楼”。
明万历年间,山东右布政使叶梦熊因敬仰李攀龙,出资在趵突泉畔,建了第三座白雪楼。1956年趵突泉扩建公园时,该楼因破烂不堪被拆除。1996年予以重建。
泺源白雪楼
白雪楼旧有二处,今皆凋落。士人不忍,因于第一泉畔另起杰阁。要之,非实。(《齐音》)
趵突泉白雪楼
[明]光庐
人去楼空济水头,栏杆倚遍忆风流。白云黄鹤杳何处,山色溪声共一楼。
长夜漫漫知古恨,知音落落到今愁。岭南大雅关同调,春鸟喂喂自可来。
得名原因
1.趵突泉早年名号繁杂,有人以其为泺水的源头,便称其为“泺”,元代的赵孟頫曾在他的《趵突泉》一诗中写道: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2.百姓看三道泉喷发的壮盛景观,又称之为“三股水”或“瀑流”
3.北魏时期人们对三股泉水威猛喷发的气势生发了猛虎出闸、壮士出击的联想,于是“槛泉”之名广为流传
4.直至北宋,曾巩以其卓异才思为这泓名泉起了日后四海传扬的名字——趵突泉。“趵”是跳跃的意思,“突”是突出的样子,“趵突’二字传神地表达了泉水日夜喷涌跳跃而出的景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