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绩溪景点排名)

绩溪,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山清水秀,人文底蕴深厚,被誉为“徽州文化的瑰宝”。本文将从绩溪的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展现这座古韵小镇的传承与创新。

一、绩溪的历史

绩溪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县制,绩溪正式成为县级行政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绩溪历经朝代更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二、绩溪的文化

1.徽州文化

绩溪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被誉为“华夏文明的瑰宝”。绩溪的徽州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徽派建筑:绩溪的古村落建筑风格独特,以徽派建筑为代表,如西递、宏村等,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2)徽州戏曲:绩溪的戏曲种类繁多,如徽剧、黄梅戏、傩戏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3)徽州民俗:绩溪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婚丧嫁娶、祭祀等民俗活动。

2.红色文化

绩溪是红色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新四军军部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三、绩溪的旅游

1.西递、宏村:西递、宏村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这里山清水秀,古建筑保存完好,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2.绩溪古城:绩溪古城历史悠久,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古街道,是了解绩溪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3.红色旅游:绩溪的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如新四军军部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是红色旅游的热门景点。

四、绩溪的传承与创新

1.传承

(1)保护和修复古建筑:绩溪致力于保护和修复古建筑,如西递、宏村等,让古建筑焕发新的生命力。

(2)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绩溪积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剧、黄梅戏、傩戏等,让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2.创新

(1)发展特色旅游:绩溪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如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推动旅游业发展。

(2)打造文化品牌:绩溪积极打造文化品牌,如“徽州文化”、“红色旅游”等,提升绩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绩溪,这座古韵小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绩溪正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我们走进绩溪,感受这座小镇的魅力,传承千年文化,共筑美好未来。

安徽省绩溪县为什么属于宣城市

这是因为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国函〔1987〕185号批准,绩溪县划属宣城地区。

民国元年(1912),绩溪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设道,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17年(1928),废道,复属安徽省。民国20年(1931)年初,设首席县长制,绩溪县归宣城县长节制。是年10月,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所休宁)。

民国27年(1938)4月,属皖南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1940)3月23日,直属皖南行署。是年8月,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30日绩溪解放。5月13日,绩溪县隶属徽州专区。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改属皖南徽州专区。1956年1月12日徽州专区并入芜湖专区,绩溪县改隶芜湖专区。1961年4月13日,复设徽州专区,绩溪县属之。

1971年3月,徽州专区改称徽州地区,绩溪县仍属之。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国函〔1987〕185号批准,绩溪县划属宣城地区。2000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辖绩溪县。

扩展资料

绩溪县的地理环境: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东与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连,西与旌德县、黄山区及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邻;介于北纬29°57′~30°20′,东经118°20′~118°55′之间;县境总面积1126平方公里。

绩溪县位于黄山与天目山接合部,县界及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0余座,重峦叠嶂,溪流纵横,地势高于邻县,史称“宣歙之脊”。山脉、盆谷相间,呈“多”字形延伸。

绩溪县中部是贯通南北的断裂带,县城位于断裂带中南段的华阳断陷盆地。清凉峰踞县境东端,界皖、浙两省三县,顶峰及其北坡坐落境内。中部东西向凸起,溪水南北分流,分别入钱塘江和长江。

参考资料来源:绩溪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绩溪县的历史

夏、商朝,县境属扬州。周朝春秋前期属吴;后期(公元前473年以后)属越。

战国间(前306~前223)属楚。秦二十六年(前221年)属会稽郡。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属鄣郡(一说秦末置鄣郡)县境为歙县地,汉元狩二年(前121年)属丹阳郡,治在宛陵(今宣州市)。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属新都郡,治在始新(今淳安县)。

晋太康元年(280)改称新安郡,治仍旧。

梁大同元年(535),析歙县华阳镇置良安县(良安,民间有人写作“梁安”。),属新安郡。县治在扬之河东岸大屏山麓后岸村(今后外村)。承圣二年(553),分新安郡黟、歙、海宁、黎阳4县置新宁郡,良安县的归属未见记载。一说,良安置县不久即废。清乾隆《绩溪县志》载,唐武德七年(624)废良安县,仍归歙县。

唐永泰二年(766),平息旌德县王万敌农民起义。刺史长孙全绪奏置绩溪县。《寰宇记》:绩溪“永泰二年(766)置”。《旧唐书》:“永泰二年十一月甲子日改为大历元年,故《元和志》云,大历二年置。疆里至大历二年乃定”。)析歙县华阳镇置绩溪县,属江南西道歙州。景福元年(892)隶歙州,五代十国时,先属吴国(杨行密),后为南唐地。

北宋开宝八年(975),县境属江南西路歙州,至道三年(997),属江南路歙州。天禧二年(1018),属江南东路歙州。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以绩溪徽岭、徽溪而名。

元至元十四年(1277),县境属江淮行省徽州路。二十一年,属江浙行省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即宋(韩林儿)龙凤三年,县境属朱元璋江南行省徽州路,旋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吴(朱元璋)元年(1367),改兴安府为徽州府。绩溪县均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绩溪县属中书省徽州府。十三年正月,属六部直隶徽州府。永乐元年(1403),属南京直隶徽州府。

清顺治二年(1645)九月,绩溪县属江南省徽州府。康熙六年(1667),属安徽省徽州府。咸丰四年(1854),随徽州府由浙江巡抚兼管。同治四年(1865),复归安徽省。

民国元年(1912),裁府,直属安徽省。3年设道,属安徽省芜湖道。17年,废道,直属安徽省。20年初,设首席县长制,绩溪县归宣城县长节制。同年10月,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所休宁)。27年4月,属皖南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29年,直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30日,绩溪县解放,成立徽州专区,属皖南区。

1952年4月13日,属安徽省徽州专区。

1956年1月12日撤徽州专区,隶属芜湖专区。

1961年4月13日,复设徽州专区,绩溪县属之。

1971年3月,徽州专区改称徽州地区,仍属之。

1988年1月1日,绩溪县划属宣城地区。 2

000年6月25日,宣城地区改为地级宣城市,绩溪县属之至今。

绩溪县是属于哪个市

绩溪县是属于宣城市。

绩溪县,别名徽菜之乡,位于安徽省南部,隶属于宣城市管辖。绩溪位于皖南山区,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东与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连,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及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邻,县境总面积1126平方公里。

绩溪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汉代称华阳镇,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设良(梁)安县,唐朝永泰二年(766年),置绩溪县。

绩溪县地形地貌

绩溪县位于黄山与天目山接合部,县界及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0余座,重峦叠嶂,溪流纵横,地势高于邻县,史称“宣歙之脊”。山脉、盆谷相间,呈多字形延伸。中部是贯通南北的断裂带,县城位于断裂带中南段的华阳断陷盆地。

中部东西向凸起,溪水南北分流,分别入钱塘江和长江。受地形影响,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风力较弱,且表现出垂直分异。春季气温回升快,雨日多;秋季气温下降快,雨日少。春、秋两季短,实为冬、夏之过渡性季节。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绩溪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1444646479@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远行

    本文地址:http://www.mydack.com/lvyougonglue/761.html

标签: